康平:居民笑称住“新家”
吴兴路92弄是个典型的老小区。综合治理前,这里路面凹凸不平,墙面开裂破损,垃圾库房破旧不堪,整体环境脏乱。今年7月,街道启动了该小区的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居委召集各方与居民沟通,在施工时,也综合考虑居民的意见。为了确保整治的长效,尽可能保持小区原有风貌,在修复墙面时,施工方决定以与原来墙面色系相近的土黄色瓷砖代替粉刷。
垃圾库房的扩建和功能提升也是重要一环。原有的垃圾库房不仅破旧,容量也较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为此,施工方因地制宜进行扩建,新增三个投放口,并都张贴了垃圾分类标识。居委也表示,将会加强保洁,确保库房周边环境整洁。
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升级改造,整个小区有了新的气象,居民们纷纷称赞,感觉自己好像住进了“新家”。
德昌:人人都是“主人翁”
走进余庆路134-146弄爱棠新邨,路面平坦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粉刷一新的居民楼外墙格外明亮。可就在几个月前,这里却并非如此。
“停车难”一直是爱棠新邨居民面临的问题。对此,居委干部、社区党员、楼组长和志愿者等行动起来,协助施工方重新规划停车线,并挨家挨户与业主沟通,调整停车费,以用于聘请更好的门卫。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小区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爱棠新邨小区的综合治理工程于上月中旬结束。改造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但德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怀慈陷入了思考,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提升效果显著,但如何才能维护好、巩固好?“小区的事,居民说了算。”秉持这样的工作理念,居民区党总支尝试在小区实行党支部、居委会、楼组长、志愿者“四位一体”的自治管理模式,即社区党员带头参与,居委干部分片包干,楼组长沟通协调,志愿者巡逻守护,共同维护小区的整体环境。
“现在小区整洁多了,大门也24小时有人看守。”家住1号楼的王阿婆开心地说:“遇到问题,大家都有商有量,避免了很多矛盾,这种让居民当家做主的感觉真好!”
陆文韬 王臻俊 文
叶丽莎 陈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