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上满山满海的人,背上大都绑着一人高的大包裹。这也使本就狭小的空间更为拥挤。我吃在车里,住也在车里,偶尔与几个同样刚上车的人攀谈几句。至于那些已经在绿皮车里熬了快三年的老乘客,我是不敢随意搭话的。他们看上去太累了,太忙碌了!即使是在硬座上坐着歇息,也是左手攥着地图,右手端着各自打开的书。
那些乘务员,对待老乘客是最严格的。条条框框的要求,能写满几十本练习簿。他们时不时会来问:“生存指南读完了么,记住了么?”偶尔会对着几个把地图和指南都记全了的资深乘客分享几本“远航攻略”类的提高册子,叫他们读一读,说是到了站点会有帮助。
待了近三年的那些人,地图看得比我们熟得多,也都大致知道了自己旅行的目标。虽是长途奔劳疲惫了些,心里却是明镜样的清晰。除了乘务员必要的限制,他们便是这绿皮车里的VIP。我时常艳羡他们的高级盒饭与简陋却得之不易的硬座椅!
一开始,我当然觉得这安排不很公平:这绿皮车厢里的服务应当是平等的呀!可后来有个比我早来一年的站客告诉我,再过一段时间,该是老乘客们下车的时间了;期限到了,他们会经受独一份的考验,得到独一份的路线图;然后将繁重冗杂的包袱留在车里,离开这辆伴随他们嘶鸣一路的绿皮车;有些登上外面的货车,有些会被轿车接走,还有些能随着路线发现全新的大陆:总而言之,他们都是能在绿皮车外找到去路的。
乘务员和老乘客们相处得最久,往往会舍不得;却又无不盼着他们能走到更高级的层面上,以后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不用在这个条件艰苦的狭小空间里挣扎呼吸。
我掐指算着,离老乘客下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当然,他们走了,又会有其他新客来到这辆绿皮车。虽然交集不多,我却也真心盼着他们能走上一条很好的路!
至于这辆绿皮车,我想我还得待上两年多才会离开。
这是逃不掉的。
啊……
说起这辆绿皮车来,大家都不陌生。只是,她的名字挺奇怪的,叫“高考”。
朱家角中学 张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