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纪委是一个“神秘”的部门,那是基层村居干部、党员群众对纪委的普遍印象。不得不承认,我没有进入这个“神秘”部门之前,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纪律、秘密、谈话、处分……一系列能凝结空气、停止呼吸的词语似乎都能套在它的头上,甚至连高大上的“咖啡”碰到“纪委”也能让人调侃一番。
刚在村做纪检工作时,八项规定还没有出台,日常的纪检工作除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重心偏向“知民情·解民忧”对党员群众的困难帮扶、解决矛盾这些方面。记得那时常能听村里的老干部说起:“几十年前报账哪有现在这么正规,香烟壳上撕下来的纸也能做付款凭证,签个字,账款就这样报销了……小夏,你能想象吗?”是的,那个年代的那些事,的确是我所不能想象的,但我愿意理解和尊重从战火中摸爬滚打新生而来的祖国一步步走来的过程。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无疑吹响了改革的另一个号角,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到了党中央正风肃纪的掷地之声,纪检工作的触角面扩大了,党风廉政宣传更加具体化了,村级工作也更趋正规有序。会议桌上不再有鲜花水果和谈笑风生、外出报告制度也不再是“纸上谈兵”、民主生活会上空话套话少了,红红脸出出汗多了、公务车辆也有了它专属的“家”……这一切可喜的改变来源于改革的伟大成果,来源于一代又一代人坚定不移走出的信仰之路。唐代大诗人李白《行路难》中写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指明了前进之路,作为一名纪检人,我们不仅要做好基层党风廉政的宣传员,更要让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保持清风正气。
来到镇纪委一年有余,曾经的那层神秘面纱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揭开。回看那个没有电子设施设备的纪检年代,老纪检人却用工整、清晰、详实的档案卷宗和工作记录留给了我们最为宝贵的纪检财富——实事求是。虽然那时还没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虽然那时的处分问责案件没有现在的多,虽然那时的信访举报实名的很少……但是不管是哪个年代,我们纪检人的工作都离不开一个“实”字。这也是我镇纪检干部“老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做事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妄加揣测,做好记录,用证据讲话。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当事人,更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作为纪检人,我深知执纪监督问责的道路向来是艰辛不被待见的,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纪检人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才把我党的伟大事业引向深入。
回眸改革40年,在纪检路上,纪检人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的苦与甜或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有更深刻地体会。
镇纪委 夏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