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敲竹杠”一词,多半用来比喻凭着恶势力、强横霸道,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索取人家财物。比如:那几个城里的小混混几次三番的总是到处敲竹杠,诈人钱财,最后落得个成了“打黑”对象,“进去”接受审查的下场!那末“敲竹杠”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鸦片盛行,朝廷严禁鸦片,各地水陆要塞均设卡检查,以防烟土流入。有些鸦片贩子非常狡猾,将毛竹当中打通,把鸦片藏在里面,以此来蒙混过关。但时间一长,关卡的人非常奇怪,那些客商怎么挑行李都用毛竹,而不用扁担呢?而且那毛竹从不离身,这就引起了注意。一次,检查官上前敲敲毛竹,“笃笃笃”,听听声音不对,掂掂分量很重,于是劈开竹头,鸦片“哗啦啦”都漏了出来,事情败露,统统予以没收。从此以后,鸦片贩子只要看见敲竹头,就主动将铜钿银子塞过去,检查官就放过他们。后来关卡上只要敲敲竹头杠子,银子就会到手。敲竹杠、敲竹杠就由此而来。
另一则是“临时抱佛脚”,也叫“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意思就是平时没有好好准备,事到临头,匆忙准备来临时应付。那末这个典故里有啥故事呢?
过去做官都靠裙带关系,应验了一句话叫“朝中无人莫做官”。但自从隋朝以后设立了科举制度,自此,要凭考试、靠真才实学,考中才能做官。过去的京城在长安,在长安的东面有个叫洛阳龙门石窟,赫赫有名,石窟里雕刻蛮大的佛像,读书人三年一次京城赶考,途中路过,都要到这里顶礼膜拜,摸摸佛脚,希望能得点仙气,保佑自己,得中功名。那些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也来凑热闹,也想得功名,也来龙门摸佛脚,还传说摸的次数越多,得到功名的可能性也越大。时间一长,佛像的脚被摸得滴光锃亮。到后来,果然一些摸过佛脚的读书人考中了,而且把这个神像说得更加神乎其神,说的人一多,相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龙门佛像就更加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久而久之,“临时摸佛脚”这句话就慢慢的传开了。但是一二年以后,这句话被人传错了,变成“临时抱佛脚”了。
李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