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1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陈容《九龙图》
张德宁

  ◆张德宁

  虽然传说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时就曾遇到象征自然之力的“龙”,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梁画家张僧繇就以善画龙而留下“画龙点睛”的故事,但因为没有图片传世,我们无法看到当时“龙”的模样。我们今天印象中的“龙”,可以说完全是七百年前南宋画家陈容依据流传于民间的资料塑造而成的。据当时罗愿编撰的《尔雅翼》中说:“俗画龙之状,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鲢,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陈容依此塑造的墨龙,威武雄强,无坚不摧,堂堂正正,大义凛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概,为世人所认可,从此成为“龙”的标准形象。 

  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一作临川(今属江西)人。理宗端品二年(1235)进士,曾为国子监主簿,出守莆田。他善用水墨画龙,勾笔刚健,形象威严,而以墨色层层烘染云气,沉郁苍茫,气势宏伟。但流传至今的,不过数幅。国内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广东省博物馆各藏一幅。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陈容《九龙图》(上图为局部),纵46.3厘米,横940.4厘米,纸本,墨笔,局部浅设色。画史谓此图深得“龙”的“变化之意”。在约10米的长卷上,刻画了九龙攫珠,追逐嬉戏的场景。九条隐现、出没于云雾、巨石、白浪、急流中的蛟龙,或张牙舞爪,或目露电光,或腾跃飞舞,或伺机而动,无不矫健威猛,咄咄逼人,完美地再现龙的“扶河汉,解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的非凡气概。构图上九龙顾盼呼应,虚实相映,勾线细劲,爽利坚韧,巨石嶙峋,以斧劈皴之,体现出典型的南宋画风,而在纸本上的擦、染,更增厚了云雾的浓厚。卷首作者自题:“作于甲辰之春”,为理宗淳祐四年(1244),陈容正当壮年,笔墨精良。卷后有陈容自题长诗,清代曾入内府收藏,为《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节日群文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拍卖指南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2版:财经/百姓沙龙
宋·陈容《九龙图》
精心制壶 齐贺华诞
墨上百龙喜迎春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4宋·陈容《九龙图》 2012-01-21 2 2012年01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