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师傅从来没有抓错过一个人
经派出所讯问调查,这两个年轻的偷车贼,均为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与此二人同宿舍的12个男生均为偷窃各类名牌新自行车的窃贼。他们成了一个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偷窃团伙。已经偷窃自行车127辆,有的自用,有的被贱价出售。这个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小偷团伙成员,几乎都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全部来自镇江郊区的住宿生,父母鞭长莫及管不着;二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三是学习成绩均不佳,逃课、逃学已成家常便饭……而胡雪林当夜整整一宿没睡着,一是因与两个年轻力壮小偷搏斗耗尽气力,有全身虚脱之感;二是那把几乎让他丧命的大夹钳,总在他眼前不停舞动,火星四溅……
前年5月某日天刚麻麻亮,胡雪林带着反扒大队的十多名警察,全都身着便衣,分乘一辆商务车和一辆轿车向镇江句容的茅山出发。因为茅山新落成的道观这天举行开光典礼,预计将有数十万善男信女会聚道寺,参加这一开光盛典。这样的场合正是各路小偷集中作案的大好时机:远途来道寺敬拜烧香的信徒,身边不会不带钱;因为人多下手的机会多,容易得手;其次,偷了东西容易逃脱,只要往人海中一钻,想抓也无法辨别……
市道教协会特地邀请胡雪林的反扒大队到场监察,防止因小偷作案引发现场秩序混乱。车行至中山桥,坐在商务车上的胡雪林看到路边两个男青年,一前一后地往大市口方向走。前面一人,手拎一只包;后者与前者保持着30米左右的距离。胡雪林说:“车子慢点,我们先把这两人拿下再去句容!”“这两人?他们会是小偷,凭什么这么判断呢?”胡雪林的徒弟们一脸狐疑。又是胡雪林的“第六感觉”在起作用?但他们知道,师傅从来没有抓错过一个人。
“是的,就这两人,车子跟在后面,你们看我会不会抓错?”车子跟踪两个男青年来到正东路9路公交站台。这时刚才布满阴霾的天空开始下雨。在公交站台的后面路边是一排卖香烟、水果、干货、鲜花的小店。胡雪林的车停在离公交车不远处。这时,两个男青年中一人站在公交站台观望,一人走向小花店。花店的女老板正在门前忙于把供货商送来的花往店里搬。男子走进店内,装着看花的模样,趁女老板不注意,拎起她搁在柜台里的女式挎包就往外快跑。胡雪林徒弟要冲过去抓,被胡拦住:“再等等,待他们两人会合后再动手。”
只见两人会合走进公交车站头不远处的小巷内,拎女式挎包的男子,将偷来的包塞进另一男子预先准备好的蛇皮袋内。这时,胡雪林和两个徒弟冲上去,拿出了手铐。一男偷问:“你们镇江警察不睡觉?这么早就开始抓人?”
女式挎包里共有18000元现金。女店主看到被偷的包大吃一惊:“我一直在店门口,没离人,怎么包就没有了?”包里的现金,是她两天卖花的全部营业收入。
将两个男子送进正东路派出所,胡雪林一行继续前往茅山开光道场。
他们7点多到茅山,这里已经香雾缭绕,人多得一眼望不到边,诵经声、叫卖声、呼叫声交织成一片。他们立即分头到场地的各个角落侦查,才到9点多钟时他们已经抓获小偷8人。这是一个犯罪团伙,其作案的共同手法是趁信徒跪拜磕头时,两小偷从两旁夹住,然后一人持专用剪刀剪断对方的金项链或手链,用此手法已窃得项链、手链8根……
2006年夏天,镇江连续发生了数十起女士项链被剪断失窃的案件。事发场所又大多在公交车站。报警人都是回到家洗澡时才发现脖子上的项链没了,却记不起来是如何丢失的。
持续一个多月,到处有人报警,“烽烟四起”,却查不出、抓不到窃贼。
那时公交车站不属胡雪林分管的范围。但案情经过媒体传播,已经家喻户晓,老百姓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在议论纷纷,对全市的治安形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市局对基层派出所上报的案件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然后把尽速侦破的任务交给了胡雪林和他的反扒大队。
胡雪林奉命开始侦查。他的侦查手段没有任何科技含量,除了一双脚板外,就是一双跟普通人没有区别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