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每个学生
南区33号楼阿姨朱美芳被同学们称为“记性最好的阿姨”。记者问朱阿姨:“这幢楼里每间宿舍住着谁,叫什么名字,您都知道?”她干脆地回答:“当然!”每一届新的学生搬迁到楼内,她总能在很短时间内熟悉楼内每个学生的姓名、专业和籍贯,这还不算,她总是可以记住同学的起居规律,然后提供最好的服务。这天,33号楼同学小郭课间回宿舍,朱阿姨老远就亲切问道:“今天这么早回来?你们单元没水了,阿姨已经给你们叫好了……”
微博齐声说“赞”
南区21号楼金美娟阿姨被称为“鼓励贴阿姨”,住在这幢楼的辅导员欧若风老师的微博记录了金阿姨的故事:“我宿舍楼今日一事:某寝室一直卫生糟糕,今日有较大改进,但仍不够优秀。阿姨很可爱地给打了‘A’,并附上‘鼓励’二字。该寝室学生于是到管理室闹:‘阿姨,把那两个字擦了吧,其他同学看了多搞笑啊。’阿姨岿然不动。就这样磨了一个小时,阿姨依旧ho1d住。这阿姨太赞了!好阿姨啊!”
抓小偷保平安
同学们称南区18号楼卓慧莉阿姨是“抓小偷阿姨”,因为她很勇敢地抓到过小偷。卓阿姨回忆起这件事,直到现在还很激动:那天,她发现一个陌生男子在同学寝室门口东张西望,她当即就喊,“你干什么”,那男的说,“我找同学”,“找什么同学”。小偷撒腿就跑,卓阿姨就一边追一边喊“抓小偷”。小偷力气大,在另一幢楼二楼楼梯处被卓阿姨抓住衣服后用力挣脱,卓阿姨被推倒滚下了一楼。可是卓阿姨爬起
来继续一路追,这气势威慑住了小偷,也鼓舞了周围其他的好心人,小偷最终被大家合力逮住送去了公安局。
宿管传递爱心
六位“最牛阿姨”中还包括唱歌书法样样行、在老家老年大学兼任客座教授的南区10号楼阿姨张虔杰,人称“做完阿姨就去做教授”;还有帮助同学收集废弃饮料瓶的张江3号楼朱凤阿姨,以及被同学们称“总阿姨”的东区18号楼沈加珍阿姨。据了解,在复旦,想当阿姨还不是件容易事。每个阿姨想到复旦当管理员,要过“三关”,即街道推荐、复旦老师面试和学生评委面试。学校还要为阿姨们组织心理培训、业务培训、消防培训,还会举行考试。此举提高了阿姨们的素质,她们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龙年到了,我们愿意将更多的爱传递给学生们。”
记|者|手|记
宿管阿姨们是象牙塔中的一个特殊人群———不是老师,不是同学,不是管家,不是家长,感情上却亦师亦友亦亲人。
每个学期,宿舍楼来得最早的是她们,走得最晚的也是她们。“有阿姨管着的住宿生活”,常常能成为大学校园生活最富有人情味的回忆片段。很多人毕业多年后返回母校时发现,当年的那个阿姨还在那里,都会兴奋地大叫一声:“阿姨,我回来了。”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