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专家建议提升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靠专业指导
~~~专家建议提升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靠专业指导
~~~专家建议提升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靠专业指导
~~~专家建议提升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靠专业指导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朗诵“拿腔拿调”变“喊话”
专家建议提升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靠专业指导
陆梓华
  本市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朗诵水平等级考试,迄今已经有3000多人报考。虽然面向全社会招考,但是超过八成为中小幼学生。在日前举行的本市朗诵等级考试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拿腔拿调”成为绝大部分考生的通病,也影响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孙晓先介绍,这一考试每年举行两次,目前已举行8次,每次报名人数从起初的百余人骤升至如今的800余人。虽然这张证书在招生升学中含金量或许无法和奥数、英语考星等证书相比,但家长们表现出的热情让孙晓先感动。“一些家长开始意识到,通过这种没有功利性的考试,让孩子变得大方和开朗,对他的一生有帮助。”孙晓先说。参与考前培训的闸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语言班辅导教师周俭记得这样一个小女孩。抱着“让孩子练练胆量”的想法,妈妈给孩子报了名。女孩幼儿园中班初来培训时,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单独辅导时,声音轻得像蚊子叫。从鼓励孩子抬头大声说话开始,周俭一点点看到孩子的改变。前不久,她主动给老师打来电话,兴奋地汇报自己的成长——因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进小学,学校升旗仪式等各项活动的主持人,都是她。

  孙晓先也直言,历次考试也暴露出不少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误区。绝大部分孩子在朗诵一段文章时,几乎每一句就要硬生生加上一个手势,而并非随情而动;很多孩子把优美的诵读变成了哇啦哇啦喊话;也有的孩子从头至尾语气语调缺乏变化,显示出对文本理解不够。孩子身上的这些误区,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和缺乏指导能力不无关系。据悉,市语协也将继续组织专家,对各区县教师开展专业辅导。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18版:股市分析
   第A19版:阳光天地
   第A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专版
闲暇时光怎么玩 只有两成孩子能做主
“非遗”吟诵圈内“火热”圈外“凉”
学生朗诵“拿腔拿调”变“喊话”
家长定位也需“一张一弛”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A22学生朗诵“拿腔拿调”变“喊话” 2012-01-31 2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