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是香港最西边的一个离岛。两年前,我曾去过一趟。这次,我忙里偷闲,又去领略了一番大澳风光。
进了大澳,就能闻到海边特有的那种带着腥味和淡淡咸味的海风。据史载,大澳曾是一个古老的渔村。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这里的盐业生产已很发达。历史上,大澳人利用海边浅滩地势,筑起护盐围,建造晒盐区。现在,这些盐田早已荒废,至于原来见长的渔业也日渐式微,转型成了海产品加工业。如今,虽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那些盐场的遗址仍依稀可见。
我进入大澳的集市区,迎面是油漆一新的红色小桥。横水渡自从架起了这座小桥,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给香港带来了精彩。你从香港国际机场出来,看过雄伟的青马大桥后,再到大澳看看这座几步就能跨越的小桥。从这样对比强烈的大桥和小桥间,便能以另一种视角去感悟香港的多姿多彩,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香港现代化建筑的雄伟。
过得桥,便是大澳的集市。但见狭窄的石板路两边,最多的是海产品的摊档。咸鱼、虾羔、茶果、鱼肚,应有尽有。摊档前,游人如织,在挑货讲价。从这里购物,大多是作手信之用。手信者,礼物也,游人游大澳后带回去馈赠亲友的小礼物。
有人说,到大澳,不去看棚屋,就等于没到过大澳。这话有道理。远远望去,一间接一间,一排连一排,用木柱、水泥柱矗立在海水中而建起的棚屋,实在壮观!
棚屋者,是当年渔民建在涌口一带,以木柱将木屋架在水中,便于泊船和水上人家居住的房子。因为棚屋多,便形成了大澳特殊的棚屋景观。现在,这棚屋也与时俱进了。原来的木屋都包上了银光闪闪的马口铁皮。为了防锈,有的在铁皮上涂了油漆。包上铁皮的棚屋,自然密不透风。于是又装了空调。棚屋下面的柱子,早先是用木柱子,现在也有改为钢筋水泥柱的了,这样可以增加抗击风浪的能力。
在大澳方寸之地可以看到各种信仰的庙宇林立。这些庙宇,有的已有数百年历史。而且,每座庙宇,都有一番典故。当年的居民盼望能过上平安的生活,便相继建起了关帝庙、天后庙、杨侯古庙和洪圣庙等等,以祈求神灵的庇护。
大澳人十分爱护这些已经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名刹古寺。虽有海潮侵蚀,但仍保护完好。而许多香港游客游大澳,也常常冲着这些庙宇而来。因为曲径通幽处,往往能启迪人们几许善信的心灵回响。一些情侣到此,长堤散步,叩拜祈祷,寻的是海誓山盟的好地方。
艳阳西斜,海风吹拂。眼前的大澳街心花园里,三五老人正下棋闲聊,一派恬静憩怡的景致!眺望远处的海湾,美丽的白鹭鸟正在蓝天白云和平静的蔚蓝色海面间怡然飞翔,我不由得感叹:好一幅大澳的白描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