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遭受地震、干旱或暴风雪等自然灾害袭击时,保质期长、易储存的食品是灾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
日常生活中,长寿食品更有节能减排优势。能源价格日益高涨,依赖冰箱、冷柜储藏的食品市场前景有限,投资延长食品保质期是明智之举。
越来越多食品学家意识到,延长食品保质期不仅顺应市场需求,更影响人类发展未来。美国食品技术专家学会最近发布报告,分析可维持人类生存的食物前景。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学系主任约翰·弗洛罗斯警告,如果没有可靠的食物储藏技术,可能难以满足全球70亿人口的饮食所需。
问题的关键在于,正如弗洛罗斯指出的,不少食物白白变质、腐烂。他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完善的食物流通和冷却设施,每年有30%的食物因为变质而浪费。在某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0%。
随着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很难保证平衡的粮食产出,如何有效储存食品更值得人类思考。弗洛罗斯长期参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研究。他认为该研究不仅对“长期太空项目”有意义,更关系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