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是21世纪初,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无性”问题浮出水面,人们开始界定什么是“无性”。在这之前,并非没有“无性”现象存在,只是还没有得到公众认同的定义。它的确切定义是:非压抑性欲,而是没有性欲。
第二阶段是2006年前后,“无性”话题开始进入媒体,人们逐渐扩大对这一人群的了解。杰伊多次在脱口秀节目中向美国主流社会介绍无性人群的生活,但收获的反应大多还是不理解和嘲讽。
2012年,“无性运动”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向主流观念发起挑战。
布罗克大学副教授谢盖尔特说:“从理论上讲,没有性欲并没什么问题,但我们的媒体却始终在暗示,有性欲才属正常。于是,‘无性’便成了‘问题’。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成了一个新‘忌讳’。”
英国华威大学学者卡里根不同意杰伊对“无性运动”现阶段的解读。他说,如今大多数人其实刚刚意识到“无性”现象的存在,“向主流观念发起挑战”根本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