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巨鹿路、新天地或高档饭店的私房菜,我喜欢的是弄堂隔壁夫妻老婆店里价廉物美的“私房菜”。比如进贤路、新安路上店面简陋,却在普及型中带点个性色彩的菜肴。称其为私房菜,其实也不为过。
夫妻老婆店式的私房菜大多成本低廉。长期搭伙,春天人家晓得侬要吃马兰头,冬天人家晓得侬要吃腌笃鲜,还晓得味精不要放、汤要淡一点,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现在饭店竞争激烈,能够生存下来的,大多都有一手绝活。
我常光顾蒙山路上的那家夫妻老婆店。他家的鱼片汤,鱼嫩汤水鲜,皮蛋、香菜点缀得恰到好处,色香味俱全。这样一碗精加工的小锅汤,居然只要12元。在那家店混熟了,我进门时常会问一声:今天哪样蔬菜新鲜?接着,他们会按照我的要求,迅速做出一份有个性的快餐。
工作比较忙,有时过了正常的吃饭时间,那些夫妻老婆店总还留着一个烧饭师傅,为你打点;打店里的电话,还能把所要的私房菜叫到你的办公室、家里享用。今年年初四,我在单位加班,一个电话过去,人家就把饭菜端到了我桌上。花的是小钞票,享的是满意的服务。
15—20元,是眼下一般单位工作餐的标准。要吃到既便宜,又合胃口的私房菜,只有放亮眼睛,在角角落落寻找中意的夫妻老婆店了。
其实,所谓的私房菜,也是自己与他们互动的结果:侬提出要求,人家照样子做出来,时间久了,说不定就成了他们的招牌菜。
小餐馆,大多没有招牌菜,也不需要招牌菜,他们要的是回头客,客人经常点的菜就是招牌菜。只不过,有些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出主意,店家服务到家能接盘,久而久之,也就有了自己的私房菜。
小时候吃姆妈烧的菜,淡点咸点、挑精拣肥,现在想想,有点自说自话。不过,这些自说自话,可能在那些夫妻老婆店得到延续。
享受私房菜,享受这种带点邻舍隔壁的味道,淡淡的、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