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
印尼2008年11月启用一套全新海啸预警系统。这套系统耗资1.3亿美元,凭借安置在印度洋水域的地震仪、深海预警浮筒和潮汐测量计,经由卫星向预警中心传送震级、震源、浪高等动态数据,供预警中心评估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及破坏程度。
11日下午地震后数小时内,印尼地震和气象学者始终监测浮筒信号,最终作出判断:这次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的可能性极低。
这套系统的准确度同样得到验证。地震后最初几个小时,预警中心报告印尼部分海岸可能遭遇浪高至多80厘米的海啸。当晚,这些区域的目击者报告,确实遭遇小规模海啸,浪高与预警数值相差无几。
快速
“我认为预警系统作出完美响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澳大利亚—太平洋海啸研究中心主管戈夫说,“它弄清楚(地震)事件的规模,搞明白它(海啸)会从哪里来,判断出这是一次浅源地震。”
就预警具体流程,海啸预警中心可在收到信号后3分钟内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发布。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驻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新闻官奥凯洛说:“我们认为预警系统昨天发挥极好。”他说,地震和海啸信息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发布,近海地方政府拉响警报,组织民众向高地转移。
高效
在苏门答腊岛北部的亚齐省,紧急措施署主要管理人员达德克接到气象地球物理局短信通知后决定启动快速反应措施,组织人员向靠近海岸的民众发出通告,要求他们向高地转移。
另外,先前多次模拟演习,让居住在海岸边的民众“实战”时少了许多慌乱。班达亚齐一所小学的20岁女教师努万皮说,海啸警报拉响的第一时间,学校所有学生就被转移至附近一片高地。
凌朔(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