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28岁的模特兼电视节目主持人最近被英国时装协会选为“年轻风尚大使”。比起伦敦时装周走秀模特的锦衣华服,钟的着装风格更“接地气”,更易流行,而让各家时装品牌“垂涎”的正是她推升销售量的影响力。
“新生代的凯特·莫斯”
已有40年历史的英国箱包品牌“桑树”(Mu1berry)2009年推出一款名为“亚历克莎”的书包样式提包,定价700美元,一经上市很快销售一空。该品牌去年利润翻了两番,和这款包的热销不无关系。“亚历克莎”包的设计灵感,源自亚历克莎·钟曾把一款“桑树”牌男用公文包当作手提包用,其风采令人叫绝。
以名人名字命名一款名牌包,从前几乎是格蕾丝·凯利这等巨星才有的待遇,而28岁的亚历克莎·钟仅仅主持过几档音乐电视节目。
钟继承了父系四分之一华人血统,所以保留华人姓氏,但她的面孔并没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她修长瘦削,加上穿衣的混搭风格,颇有“骨感”名模凯特·莫斯风范,《纽约时报》称她为“新生代的凯特·莫斯”。但与钟相比,莫斯显然已是“长江前浪”了。至少,后者曾给“桑树”当过数季品牌代言人,却从未见“桑树”推出一个“凯特”包。
衬衫或T恤配长袖外套,超短裙或超短裤下露出细长双腿,名牌皮鞋加名牌包,出现在镜头中的钟装扮随意、休闲,或俏皮,或淑女,或中性,常有“神来之笔”,有时候看着也平平无奇,但在时尚之都的伦敦街头,满是“钟式装扮”的年轻人。
“亚历克莎属于那种少见的长得美、却让人觉得自己可以效仿的女孩子,”时尚杂志《优美》编辑简·布鲁顿这样解释亚历克莎·钟的走红。”
“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
英国时装协会主席哈罗德·蒂尔曼说,选定钟为“年轻风尚大使”,是因为“亚历克莎既是几个品牌的创意总监、形象大使,也是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她在时尚产业的影响力显而易见。这一切都归功于她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
马特·比克利创建的数字营销咨询机构Joyn与服饰品牌合作,追踪分析网民对名人穿着打扮的反应,进而判断名人对品牌销售的影响力。他认为:“名人们很清楚自己的影响力,常常借助为别人的品牌捧场起步,然后很快登上前台推出自己的品牌。”
钟为美国休闲服饰品牌美德威尔(Madewe11)设计了一款背面镶皮的大衣,灵感来自英国垃圾收集工常穿的外套,同样大受欢迎,在服饰界引发了一股“垃圾工”风潮。
不过,她现在不需要经常自己买衣服,各种品牌的衣橱向她敞开,争相邀她试穿、代言,甚至参与设计。她说,自家的衣帽间几乎占满一层楼,但选择范围越大并不意味着乐趣更多。“如此容易接触时尚,反而让时尚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变得廉价。现在只剩下瞬间的快感了——我很怀念当初得到第一个‘桑树’包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我已经失去了那种猎捕时尚的本能。所以即使我现在想穿什么都行,打扮自己却没有变得更容易。”
不过,眼界宽了,眼光也更高,她说:“我现在能分辨出自己是愿意买进某个品牌的各种产品,还是只是被这个品牌的某件衣服打动。”
这种技巧非普通消费者能练就,但无疑有助于她扮演英国时装协会“年轻风尚大使”这个新角色。
时尚偶像的影响力
身为“年轻风尚大使”,钟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代言“英国设计师集合体”。这是一家展示新秀时装设计师作品的临时店,准备在伦敦郊区的比斯特购物村开放6个星期。
2010年,钟结束在美国不到一年的主持生涯,回归英国,继续主持音乐节目。成为英国时尚代言人让她颇感骄傲:“我们的礼仪举止,我们的自嘲精神,还有我们找乐的方式!伦敦时装周和其他地方的时装周大大不同。比起纽约的严肃,伦敦的商业束缚似乎更少一些。”
尽管在大众眼里,亚历克莎·钟已然是时尚潮流的引领者,但在把时尚视为艺术的人眼里,打造“时尚”远非按着“最佳着装人士”的标准打扮自己和别人那么简单。
伦敦的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时装系主任路易丝·威尔逊教授说:“教育的独立性赋予我们自由思考的权利,可以不去考虑亚历克莎这样的人有多么重要。我们要自由表达,而非人云亦云。如果只是追随他人,那就成了问题。”
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