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5分钟观察顾客
如果你在商场里见到一个一头金黄色齐肩发的法国男人,躲在角落里默默注视你,别慌,也许他就是Hubert de Malherbe。不论去到哪里,他都会留心当地人们的行为。接到客户项目后,“不顾他人异样的眼光,在室内待上45分钟观察一番”是他开始设计前必做的功课,因为“电脑没法告诉你,怎样设计才是合理的”。
作为上海Malherbe设计公司的创意总监,在为丝芙兰上海店设计零售空间时,Malherbe便发现,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购物习惯大相径庭,“美国女性喜欢在公众面前试装,想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而东方女性则比较害羞,会躲去角落里试装。”在Malherbe看来,只有了解这些迥异的购物和认知习惯,设计师才可能在空间布局上做出正确判断。
Malherbe与Dior有长达10年的合作。在2010年之前所有的化妆品柜台摆放都是以产品功能进行分区,每个顾客也习惯了在柜台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化妆品。不过,当自己的设计团队针对彩妆市场进行调查后却了解到了另一番情况,“彩妆消费者其实都有自己偏爱的色彩,或者知道适合自己的颜色。”于是Malherbe决定打破常规,以色彩来分类,“如此重新排列摆放后,消费者就可以直接走向自己喜爱的色彩区域,这也更符合顾客的消费心理,以色彩达到连带销售,来提升产品销售。”
分析顾客心理需求
“在欧洲,大卖场一般都位于郊区,很多顾客一周去一次。但随着便利店在市内分布得越来越多,大卖场的消费群也被分流了一大半。”仔细观察了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后,Malherbe发现,如果在购物的同时还能提供别的生活、娱乐服务就能为大卖场“扳回一局”。当创意落到实践后,我们为家乐福plant和market设计的新概念店,便是另一番“风情”——除了常规购物外,大卖场里还有寿司店、开放式的理发店、儿童游乐区、产品试用区和苹果电脑等独立品牌的店中店。此外,Malherbe还为卖场内的化妆品区域注入了高新科技元素,“有些女士购买化妆品时想试妆,但当场卸妆又难免尴尬。于是我在彩妆区运用了电脑合成技术,使她们可以当场拍摄照片并输入到电脑,通过屏幕看到自己所选的化妆品试用后的效果。”
Malherbe最近还在越南完成了一个小型超市的项目,“我的设计是将新鲜健康的食物摆放在超市的入口,让顾客一眼就能看到,以此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拉近同客户的距离感,这对一个全新的品牌超市尤为重要。而非采用商家原有的构想,用别家没有的进口商品来吸引客流。”
夏小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