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里,我们往往少了点从容,多了点轻佻;更远离雍容,脸上飘着粗鄙之气。没有情趣,活得精致似乎是奢望。不过,现实中倒有一种“精致”令人惶恐。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感叹,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大学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惊人的“世故老成”,经常作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
身为治学严谨的知名教授,如果不是亲有所见亲有所闻,钱先生不会有如此慨叹。可资印证的是,清华学子蒋方舟也曾在文章中提到:我曾经旁观过学校的干部们做事,与教育和世俗标准下少年得志的成功者打过交道,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有时,我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主流价值观”的话,天真与成熟、愚昧与清醒、单纯与复杂、糊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无法分辨他们是哪一种,也无法分辨哪种更可怕。
当代大学生有意气风发的一面,这不容置疑,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非凡成就,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当然,也确有一些大学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敏感,敏锐而又精准,精致,出神入化地长袖善舞。
更需追问的是,在社会上,在单位里,在机关里,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还少吗?比如,官场上有一种“油子”,他们谙熟潜规则,做事滴水不漏,在谋取个人利益上很能左右逢源,这种精致就未必值得效仿。
再将目光放远点,便不免发现,精致其实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关键词。比如,有的品牌手机甫一面世,山寨机便接踵而至,其做工之精良,外观之精美,往往以假乱真,甚至比真的还精致。再比如,一些食品的卖相极其悦目,让人馋涎欲滴,殊不知,如此食品掺杂了太多违规的色素。这些食品美则美矣,但不可食用。这些无良生产商确实很有小聪明,心灵手巧,一点就通,但小聪明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就说过,“山寨”就是把聪明用错了地方。很显然,这类商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精致,是一个挺有质感挺有内涵的美词。精致的物品,让人爱不释手;精致的才气让人羡慕嫉妒恨;精致的人生,让人欣然向往,即便虽不能至,也可以畅想其中的美妙。不得不承认,精致这个词正在遭受伤害,她们被污染,被调戏,被肢解,有时零落成泥碾作尘,让人叹息。不能让精致全面沦陷,保护精致,保护对精致的敬意。
如果我们不能拥有精致的人生,那么请尊重精致这个词语,拒绝精致的利己主义,拒绝披着精致马甲的坑人之举,也拒绝玷污精致的各类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