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是蚕豆成熟的季节。每逢此时,面对那色如翡翠、形如凤眼的豆粒,我总会忆起用蚕豆做的美食。
记得我念小学时,有次祖母带我到浦东田野踏青。在沟边,我突然看到一种非同寻常的花朵:蝶状花冠呈雪青,花心却墨赤乌黑。祖母见我好奇,就介绍道:“这便是俗语说的‘蚕豆开花——黑良心’。蚕豆不仅花心是黑的,长老了竟连枝叶、豆荚都会变成黑的。”继而,她趁兴讲了个关于蚕豆花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个女妖做尽坏事,因嫉妒花仙子的秀丽,遂偷偷吸掉她身上的精华;花仙子香消玉殒后,那女妖最终化作一朵黑心的花儿。
这天中午,祖母开始做“雪菜蚕豆炒饭”,我饶有兴趣地站在一旁观看。只见祖母剥出蚕豆瓣,把雪里蕻咸菜切细,准备好米饭,摆在煤炉旁的小桌上;接着,将雪里蕻咸菜入油锅煸干煸香,加适量的糖提鲜;再把蚕豆瓣煸至呈翠绿,稍添点味精;然后,放进米饭炒匀。瞅着色泽诱人的美食,我迫不及待地饱口福:雪里蕻咸菜鲜香,蚕豆瓣酥糯,米饭爽滑,三者堪称“绝配”啊!
恰巧邻居袁阿姨拎个布袋来串门,祖母马上盛“雪菜蚕豆炒饭”请她品尝。袁阿姨吃了连声叫好,还从布袋里倒出一些蚕豆:“这是亲戚送的嘉定白蚕豆,它过去在世界博览会展出过,曾为上海老城隍庙五香豆的主要原料,如今已经少见。”剥开一瞧,它确实是“三白”——白皮、白眼、白肉,祖母赞叹:“这真是优良品种,做‘雪菜蚕豆炒饭’味道会更好!”我蓦地想起一个问题,便问袁阿姨:“蚕豆花到底是不是女妖变的?”这位中学教师笑起来:“那是祖母哄你呢!”她告知蚕豆也叫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罗汉豆,一般认为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系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相传由汉代张骞从西域引入;至于为何得名蚕豆,元代王桢的《农书》称是因“蚕时始熟”(春蚕吐丝时成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是因“豆荚状如老蚕”。
嗣后,我又屡次吃到祖母做的“雪菜蚕豆炒饭”,那滋味一直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