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介绍,复旦附中已经和遍布国外20多所高中结对,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学生交流项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参加三周左右的海外交流,学生可以随班听课;二是参加论坛、项目,中外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一个话题;三是长期的,多数为一年左右的交流活动,比如到国外念一年高中等。“我们希望将来学校里60%的学生能够参与这种活动。”郑方贤说,“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希望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体验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的发展,并且找到共同交流学习的伙伴。”
培养国际视野
华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李志聪认为,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学校要尽可能让每个人成为他可能成为的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留学潮是无法阻挡的,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一些课程和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以及如何跨文化交往。”在华师大二附中,李志聪有一门名为《国内外热点研究》的拓展选修课。上月的课堂上,学生们讨论的是有关黄岩岛主权之争的话题。本报记者 陆梓华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