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说,现在的高中生在规划学业时,通常有三种方案——一种是“被留学”,父母认为有出国读书的必要;一种是边读边看,即升入国内著名大学完成本科学历之后,再到国外去读研究生,这种方法可能更适合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另外一种也是近两三年兴起的,在国内读国际课程,例如IB,A-LEVEL等,再根据相关国际测试的成绩去申请海外的高校,或抵掉一些海外预科的分数。任何一种学业规划,都应该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风。此前,由于一些中国学生存在简历造假和夸大事实的情况,导致美国部分学校对中国申请者产生了信任危机。因此,学生一定要避免过度依赖中介,对材料进行过度包装。
■不忘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上外附中校长助理章正言说,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学生经常处于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的同时,民族精神教育更应站在首位。”上外附中每位学生都要“学写一手规范的中国汉字、熟背一百首优秀诗词、读一批经典名著、唱一百首优秀民歌、学会一种民族特色的技艺”。“学好自己国家的母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把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带向了国际。”现在,上外附中学生无论出现在哪类国际交流活动,都会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给别国友人。
上外附中也会鼓励学生勇于接受国际标准的学术评价和人才认证。比如,已经获得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的朱元晨是2004届的毕业生,他在上外附中就读期间曾两次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参加了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并获得过“英特尔基金会青年科学精英奖”。本报记者 陆梓华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