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律诗
沈福煦
  沈福煦

  经常见报刊上的古体诗写上“五律”、“七律”之类。严格地说这些诗只能说字数对(五字或七字一句,共八句),其中格律多有舛误。所谓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其规则是相当严格的。一则,它的平仄声要求准确。所谓平声,有上平、下平之分,但不是现代汉语里的“阴平”、“阳平”,有出入的。所谓仄声,古汉语里的上声、去声、入声均归入仄声。其中入声在现代汉语里是没有的。

  格律诗很讲究平仄声,如毛泽东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用上平声“十·灰”:“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第一句即“仄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诗中每句平仄声都很工整(第一句首字本应为平声,但照顾到字义,改用仄声,这叫一三五不论,是容许的)。这两句还要求平仄对应(下面三四、五六、七八句也同样),非常严格。

  其次,古诗讲究韵脚,一般格律诗的第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应当用同韵(首句可同可不同)。每个汉字都有韵部,如属于“东”这个韵的字,有鸿、同、童、铜、中、工、红等等。这种字的韵部现在好多人都不知道了。《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林黛玉给她起了“十四·寒”这个韵要她做诗,香菱做不出,连饭也不吃,一直在想。其实这个“寒”韵的确是很难用的,因为属于寒韵的字较少,这叫“险韵”。

  学古诗难,学格律诗更难。现在有些不合格律诗规则的诗,只能笼统地说是“古体诗”,不能说是“五律”、“七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地产新闻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家装之窗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新闻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0版:E生活/家电生活
活着
西塘初柳颜色新
童真
放飞希望和梦想
格律诗
独活
记忆深处的“红鼻子”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格律诗 2012-06-01 2 2012年06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