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光景很有趣,让人回味无穷。儿时的玩伴也很多,明澈得如同镜子,使人留恋不已,印象最深的要数“红鼻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进入小学读书。与我同桌的是一位胖胖的男孩,他的模样可爱又可怪。脑后留有一条小辫子,说是长命辫,要等过10岁生日时才能剃掉。鼻子的顶部是红的,显得与众不同。顽皮的我便给他起了个绰号“红鼻子”,于是一呼百应,“红鼻子”很快在班上叫开了,以至大家在非正式场合都不叫他姓名而叫绰号。
“红鼻子”人很活泼,与同学相处很好,对我特别投缘。放学后我俩常常在一起玩,每到夏天放暑假更是形影不离。每每午饭刚吃完,门外便传来几声野猫子叫。我知道,这是“红鼻子”发出的外去打水仗的暗号。离我家门前不远处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家乡人民的饮水之源,也是我们欢乐的温馨港湾。夏日的中午,我和“红鼻子”等小伙伴们每天都钻进小河扎猛子、打水仗。打水仗是我们童年时代的主要游戏,即互相用水击打对方,直至对方喊吃不消认输。“红鼻子”水性比我好,击打水的力度也大,我常常吃他的亏。故每次打水仗后我常逼他比赛掷瓦片打水漂,看谁打得最远、水漂数量最多。这是我的强项,自然是赢多输少。有一次,我掷瓦片时不小心滑出了手,恰巧砸到了旁边的“红鼻子”,他的后脑顿时肿起了一个大包,我慌了,赶紧用手替他揉,他哭着甩开我的手往家跑。我更加恐慌,以为他的父母要来找我,谁知却相安无事。事后才知“红鼻子”并没有在他父母面前告我的状,而是谎称自己不小心摔倒了,让父母赶紧送他到医院去包扎。
“红鼻子”的厚道和义气让我很感动,更使我感动的是我的布鞋丢失后,他全力相助。
那一年,我俩都到了县城读初中。一天放学时,天突然下起了雨,我等不及雨停便冒雨往宿舍里奔,这一下把穿的新布鞋弄湿弄脏了。第二天天气转晴,我便把新布鞋精心地洗刷了一遍放在宿舍窗台上晾干,穿着胶底的旧解放鞋去学校。可放学回来时,我的这双新布鞋却不翼而飞。才开始,我当是同宿舍的学生帮我收起来了,可大家都说没有,问遍周围宿舍也没有一个人拿错。这一下我慌了,呜呜地像个女人似的哭起来,因为这双新布鞋不但倾注了母亲的很多心血,熬了好几个不眠之夜,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做成的,而且还是我仅有的一双布鞋。那个时候农村娃都是穷人的家当一身头,雨天就一双胶鞋,冬天一双棉鞋,夏天一双塑料凉鞋,而且还要穿得不能再穿才能买新的,我只有一双布鞋,丢掉了,春秋就没有鞋穿。“红鼻子”听我丢失布鞋的事后,让我不要难过,悄悄回去把家里藏着的一块能做鞋底的平胶带拿来送给我,并找了些能做鞋帮的布,让我找鞋匠做了一双布鞋。
就这样我又有了一双充满同学情谊的新布鞋,这双布鞋一直陪我上完了初中。
转眼40多年过去,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又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可儿时的玩伴“红鼻子”却一直占据在我的脑海里,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任岁月打磨也无法忘怀,每次蓦然回首,那份温情和感动仍会澎湃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