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目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首次培养大学生农机手
王蔚 孙中钦
■在田野里苦练拖拉机驾驶技术
■学生们还要学习机械维修课程
■金立煌同学已获得拖拉机驾驶证
■同学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技术
  本报记者  王蔚  文  孙中钦  摄

  开办首届农机班

  11名大学生,清一色男生,口袋里有一张其他大学生没有的“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证。最近三夏农忙期间,在松江区洞泾镇的农田里,就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只不过,他们身边还会不时有老师傅上前做技术指导。

  在市农业部门支持下,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去年起开办了首届农机班,培养拖拉机手、插秧机手、收割机手。这也是上海在中断了二十年后再度培养“科班”的农机手,也是本市首次培养大学生农机手。

  高工教授专业课

  洞泾镇农机站站长张平这几天可忙了。在田间,他要教各种农机的操作技术。烈日下,与农机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他,对大学生们讲起耕田、秸秆还田等技术来真是头头是道;收工后,回到农机站,张站长又要将同学召集到拖拉机、收割机跟前,轮式拖拉机水温高的原因是什么、农机维修的安全生产措施有哪些……一个个问题他都会亲手示范讲解。

  为了培养这批学生,农林职业学院下了本钱也动足了脑筋。目前上海农机系统的正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共有6名,其中有4人已经受聘到农机班上课,教授农机实训、农机概论、农机机电等课程。那么,大学生学农机技术,能安心学农、务农吗?薛振林说:“现在就是想承包农田种粮、种菜也不是很容易的哟,当农民比当‘居民’要难啊!”

  将来工作有保证

  “现在全市的拖拉机手、农机管理员普遍年龄偏大,有的已经接近退休年龄。”负责11名大学生农机手实训的松江区农机推广员薛振林说,现代化大都市需要农业,而发展现代农业自然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懂得现代化农机操作、维修和管理的年轻人。

  金立煌同学笑呵呵地展示着他的驾驶证:“看,我能开大小型拖拉机、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操纵杆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呢。”周唐祺住在长宁区,现在已经能熟练地开着“久保田704型”拖拉机翻田作业。家住奉贤的汤晨俊同学说,虽然家里祖辈是农民,但到他父母这辈已经改行,没想到现在自己却学上了开拖拉机,要与农田打交道,不管怎么说,还是件蛮开心的事,将来的工作也有了初步保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基金专版
   第A24版:九安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上海首次培养大学生农机手
广告
新民晚报目击A11上海首次培养大学生农机手 2012-06-11 2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