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业协会,有人曾经开过一个玩笑:也许你根本想不到的一样东西,就有一个行业协会。而且,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个别行业协会还背上了“只收钱,不办事”的坏名声,往往成为该行业内大企业的代言人。
食品行业也是如此,有的协会覆盖范围很细,比如蔬菜食用菌,有的行业协会却比较宽泛,比如上海市食品协会。可想而知,结果出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有些食品类别属于“三不管”,有些食品类别却有几个“婆婆”。
(下转A7版) (上接第1版)
两个月前,在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下,沪上一些有关食品的知名行业协会发起,希望成立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涵盖百姓“舌尖”的组织。于是,“协会的协会”应运而生。
上海市食品协会、上海市生猪行业协会、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上海糖制品行业协会、上海市肉类行业协会、上海市家禽行业协会、上海市水产行业协会、上海市粮油行业协会、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等发起,由30家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参与,希望打造一个能够对百姓餐桌实现无缝保护的组织。今天上午,这个组织筹建负责人宣读了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联合宣言:坚持守法经营,坚持诚信立业,坚持加强科学管理,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贯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食品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食品安全。
市食安办相关人士表示,新联合会的成立,无疑将打通各环节,让食品安全管理扫除盲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在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也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全市220个街镇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机构,115个街镇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开通了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今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确定为6月11日至17日,活动的主题为“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
从明天起,本报将推出《食品“?”权威解答》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