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总编辑陈保平与市建设交通委主任黄融最早到,一坐下就开始看夏令热线排片表,并与随后进来的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鲁建平聊起20年夏令热线反映内容的变化,“20年夏令热线,见证了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前反映突出的供水供电问题,现在已经很少。居民用电已经超过了工业用电,居民家里装个空调,左邻右舍用电都受影响,现在改造之后,很多家庭都是30安培的量。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王路也连连点头。
申通集团总裁俞光耀跟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前后脚到,进来就说“要对接”,研究第三方测评对轨道交通工作暴露出来的92个隐患点。俞光耀说要在运营中注意整改,还提起最近影响列车运营的一个细节:天花板上的消防设施掉落,砸坏地铁信号系统设备,导致营运受到影响。目前轨道交通,日客流量700万已成常态,众人都感叹轨交发展的速度和重要性,也注意到公交专用道的建设依旧是城市交通不可忽略的课题。
市建设交通委巡视员江绵康插话说,这些隐患有大有小,可以分类整理,重点突出那些影响运营安全的。新民晚报党委书记吴芝麟十分内行地议论起地铁最近运营情况,还介绍了《新民地铁》的快速发展情况。
上海市广播电视台台长裘新也赶到,显示出走入第20个年头的夏令热线的新特点: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联手报道。副市长沈骏进来,听到媒体联合行动、联手报道夏令热线连连说好,强调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市委市府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市政府总值班室对主要媒体的报道都要作专报,强调抓落实。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缪国琴表示赞同,并表示新闻媒体舆论要着力于建设性的监督,成为政府和市民的桥梁,成为促进城市管理的推动力。
看到小房间中人头济济,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田赛男、水务局局长张嘉毅、市建设交通秘书长戴晓坚等干脆就站在走廊中交谈起来。
开线前的“碰头会”很短暂,8时30分许,沈骏副市长起身接听夏令热线的前三个电话。随着夏令热线开线,电话声已经此起彼伏。众人的心很热,夏令热线更热,每个电话背后都是市民百姓热切的眼神和期盼。
本报记者 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