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1日国际儿童节过后十天,我在山西省五台县的沱阳中学礼堂,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为什么会到相距千里之遥的沱阳中学戴红领巾呢?这是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亲率三十多名港澳政协委员到沱阳中学捐资助学引出的故事。
沱阳中学创办于1905年,是被称作“布衣元帅”的徐向前的母校。1913年,年仅12岁的徐向前考入沱阳高级小学(沱阳中学的前身)。当年的沱阳高小是五台县的第一座新式学堂,授课的教师中有几位留过洋的先生,他们向学生传播了不少新思想。年幼的徐向前就是在沱阳高小学习期间播下了救国救民的思想种子。徐向前曾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说:沱阳学校是我的第一个母校。我十分喜欢这所学校,当时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历史、英语、物理、化学等。
当年徐向前元帅就读的校舍早已不复存在。历经百年沧桑也几经迁徙。改革开放之后,当地的干部、群众集资办学,建起了一幢28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现有2300多名学生,成为五台县规模最大的中学。然而,由于资金缺乏,学校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正在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的学生们,嗷嗷待哺,渴望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满足求知的欲望。
那天,冯国勤主席率领我们一行步入学校,但见学校通道两边,学生们排成两列,手上挥舞着五彩的汽球,欢迎我们的到来。
捐资助学仪式开始了,第一个环节便是少先队员为我们佩戴红领巾。给我佩戴红领巾的是一位个子矮小、戴了一副眼镜的学生。我弯下身子,让他稚嫩的双手把红领巾围上我的脖子。看着他认真的神态,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我伸出右手,轻轻和他握手,然后问他:“几年级了?叫什么名字?”孩子有点紧张,告诉我:他叫吕渊峰。怕我听不清,他解释道:吕是双口吕,渊是渊博的渊,峰是山峰的峰。不等讲完,辅导员老师已经发出口令,让孩子们转身、起步,走出了会场。
我转过身,望着孩子们的背影,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回想起了我的红领巾岁月——
在6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我曾经两次给师长佩戴过红领巾:第一次是小学时,在全校庆祝六一儿童节时,我给请到学校来为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老革命佩戴过红领巾。那天,老人苍劲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顶,也曾问过我几岁了,叫什么名字。第二次是在学雷锋活动中,我代表全校少先队员给校外辅导员佩戴过红领巾。同样,我也曾有过两次让小红领巾们为我佩戴红领巾的经历:我曾被母校请去,为学生们讲理想、讲人生,母校的少先队员把鲜艳的红领巾围上了我的脖子;我参加市团代会,少先队员曾经又一次把红领巾佩戴到了作为大哥哥的我的脖子上。这一次,更是意义非同凡响,是在我的红领巾年代就崇敬的徐向前元帅的母校佩戴上了红领巾。
我戴着红领巾,舍不得摘下,捐资助学仪式结束后,我们这些步入花甲之年的同龄人一起合影,让镜头记录下这难忘而幸福的一刻。
我是在徐向前元帅的母校戴上红领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