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品安全能“考”出来吗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区的董事长赵慧敬等多位知名企业家,参加了杭州质监局组织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考试。这一考试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已举办了40余场,有近400家企业的1100多位企业法人代表、生产主管和质检人员参加。

  用食品安全法律考试提高从业者素质,杭州质监部门的初衷并不坏,然而,此举却有违法之嫌。据悉,如果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负责人两次未通过考试,企业就将被暂停核发生产许可证,企业必须停产停工。这无疑是一种行政许可设定,而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规才能设定行政许可,杭州质监部门肯定没这个权限。

  杭州质监部门还规定,对于两次考试都没有通过的管理人员,要调离食品生产监管岗位,对于法人代表,则措施更为严厉。这显然是对企业自主经营权的干涉,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作为企业,享有管理人员选任权,政府怎能越俎代庖,替企业严把用人关?

  食品安全法律考试,不仅涉嫌违法,其具体效果也令人不看好。食品安全能“考”出来吗?知法和守法,明显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食品企业负责人不会考试,并不意味着这家企业的食品一定不安全,一家企业负责人会考试,也不意味着这家企业的食品一定安全。

  如今,不少地方的监管部门都在创新食品监管方式,我们认可这种努力的初衷,但是,一些努力似乎弄错了方向。因为他们关心的,是企业各种证明文件有多齐全,他们事无巨细地对企业经营场所面积,设备种类作出严苛规定,他们紧紧盯住食品从业者,动辄对其进行约谈、考试……

  作为监管部门,其实最需要的是管好食品本身。严格执法,牢牢盯紧企业生产、销售的食品,自然能倒逼企业守法,促使企业想方设法提高从业者的素质,改进食品安全的软硬件保障。许多发达国家治理食品安全的诀窍也在于此,例如,美国向重要食品企业长期派驻政府雇佣的食品检查员,德国对婴儿奶粉等敏感食品实行高频率的抽检制度。

  与其考食品企业负责人,不如认真考考这些企业的产品。           新京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民生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早间点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广告
食品安全能“考”出来吗
谁说印钞的是劳改犯 新晋员工都是本科生
广告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7食品安全能“考”出来吗 2012-10-16 2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