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打一场硬仗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来时,陈津津和儿保工作者要冲锋在前,以社区—区县—市三级儿童保健服务网络为基础,为全市200多万少年儿童保驾护航,而每一年,他们几乎都要打一场“硬仗”。
2008年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她和同事们启动了全市儿童紧急筛查,应对肾结石筛查大军,没有漏掉一个需要筛查的孩子,消除了家长们对奶粉的恐慌;在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本市的手足口病意外进入高峰,陈津津和儿保团队针对全市幼托机构的儿保老师,第一时间开展了手足口病预防诊断培训,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病情。
去年,她和团队建立起了上海市危重病儿转诊网络;今年,陈津津和同事再次担起为残障儿童全面健康体检的重任,牵头研究制定体检各环节细节事项:哪些孩子达到体检标准?应该检查哪些项目?如何避免这些特殊的孩子排长队?
一个孩子都不落下
每次在门诊时看到深受肥胖困扰的孩子,陈津津的心就异常沉重。作为儿保医生、儿童营养专家,她研究最多的是儿童肥胖,并在基础研究方面走在了学科最前沿。
陈津津在调查中发现,肥胖不仅来自遗传,与吃得多、动得少也不是单纯对等关系,它和环境因素扰乱内分泌有关,从而找到了性早熟和肥胖之间共同的环境致肥因子,在儿童肥胖研究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除此以外,陈津津在儿童行为发育和心理问题、足月小样儿、学习障碍等调查研究上也下足了功夫,拿她的话来说:“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
多数“粉丝”是家长
每年,陈津津都要带领团队数十次义诊、授课,尽管工作很忙碌,但是陈津津觉得,作为一名儿保医生,有必要给家长传授一些养育知识。
去年初,陈津津开设了实名认证微博“陈津津jinn”,就在短短的17个月中,已经有近19万粉丝,其中大多数都是家长。业余时间,陈津津就会见缝插针更新微博:3到6岁的孩子视力对照、考试前营养膳食搭配、精细动作发育、微量营养素合理补充、儿童夏季洗澡、母乳喂养、自制婴儿辅食、儿童肥胖与高血压、宝贵的饥饿感、便秘、隔代教养……
她说:“在和家长们的互动中,我感觉很快乐,很满足。”
本报记者 金恒 通讯员 钮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