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迁入新校园 搬来老景观
陆梓华
■零陵路453号的新校园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天平路200号的老校园
  创办于1901年的南洋模范中学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从天平路200号的老校园里,走出了计算机专家王选、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等一批知名校友。绿树、红墙、青石小径,这座建于1938年的校园幽静雅致,一步一景。

  但是,耄耋之年的老校园各类设施设备渐渐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2009年9月,零陵路453号,成了百年南模新的地标。

  这是一座智慧校园。全部教室实现了有线电视、校园广播、电脑“三网合一”,助师生随时随地踏上信息高速路;微格教室、理化生网络化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便捷。

  这是一座七彩乐园。铺设有天然草皮的田径场、室内外共5个篮球场、体操馆……学校交响乐团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排练厅,创新小组开展水生态研究已经有多年历史,教学楼后面约70平方米的空地,是他们施展身手的天地。同学们亲手设计出一片生态水塘,成为校园新的景观。

  这也是一座温馨家园。宽敞的食堂给厨房留出了空间,学生们可以告别冷链快餐,吃上热乎乎的午餐了;新建宿舍楼370多个床位全部朝南,教学楼也采用走廊加朝南单边教室的设计,采光更佳,冬暖夏凉。

  南模人对母校有个亲切的称呼——南苑。校园迁了新址,老校友起初担心,回忆会没了踪影。但逛了一圈,却在新的校园中,找到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痕迹。办公楼上,镌刻着熟悉的“红楼”二字——曾经,南苑正式从一座小小的红楼起步,发展成沪上名校。学校搬家了,建设者们将红楼和“醒狮”校标、“清风石”、“百年树人”铜雕等标志性景观,一并“搬”了过来。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九安专版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家居装潢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4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5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6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7版:生活之友
   第B18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19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0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真金
   第B23版:真金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新民楼市
   第B37版:新民楼市
   第B38版:新民楼市
   第B39版:新民楼市
   第B40版:新民楼市
获“最美微笑奖”的党代表
开微博一年多 有“粉丝”十九万
迁入新校园 搬来老景观
新民晚报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A08迁入新校园 搬来老景观 2012-10-25 2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