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耄耋之年的老校园各类设施设备渐渐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2009年9月,零陵路453号,成了百年南模新的地标。
这是一座智慧校园。全部教室实现了有线电视、校园广播、电脑“三网合一”,助师生随时随地踏上信息高速路;微格教室、理化生网络化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便捷。
这是一座七彩乐园。铺设有天然草皮的田径场、室内外共5个篮球场、体操馆……学校交响乐团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排练厅,创新小组开展水生态研究已经有多年历史,教学楼后面约70平方米的空地,是他们施展身手的天地。同学们亲手设计出一片生态水塘,成为校园新的景观。
这也是一座温馨家园。宽敞的食堂给厨房留出了空间,学生们可以告别冷链快餐,吃上热乎乎的午餐了;新建宿舍楼370多个床位全部朝南,教学楼也采用走廊加朝南单边教室的设计,采光更佳,冬暖夏凉。
南模人对母校有个亲切的称呼——南苑。校园迁了新址,老校友起初担心,回忆会没了踪影。但逛了一圈,却在新的校园中,找到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痕迹。办公楼上,镌刻着熟悉的“红楼”二字——曾经,南苑正式从一座小小的红楼起步,发展成沪上名校。学校搬家了,建设者们将红楼和“醒狮”校标、“清风石”、“百年树人”铜雕等标志性景观,一并“搬”了过来。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