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先生喜欢小动物,养过猫、金鱼、松鼠、鹭鸶、猫头鹰等。一到秋天,他就无心做壶了,斗蟋蟀,用月饼换别人的好虫。春夏之交,兰花上市,有一次,为了与别人争买一盆极品兰花,相争之下,把花给折断了。结果他花了一半钱,只买到一枝折断的兰花,插在一个紫砂瓶里,左看右看,觉得并不亏,蛮风雅的。“文革”期间,他居然还敢养鸟,那鸟金黄毛色,嗓音拖声很长,有点像当年上海法租界里的金发女郎。他给鸟起了一个雅号:“法国芙蓉”,“红卫兵”质问他,他悠然回答:这鸟是法国的贫下中农,你们敢禁?一句话喝退那帮毛头小伙。他性情活跃,从不拘泥什么,随手做下的紫砂小品,如春蚕、松鼠、田螺、螃蟹等,无不惟妙惟肖。他摹仿陈鸣远的花器作品几可乱真,有“鸣远第二”之美誉。同时,他具备驾驭各种形款紫砂器件的能力,除茶壶以外,文房雅玩、杯盘炉鼎、花盆假山等,简直无所不能。
裴石民喜欢玩,但并未耽误制壶。在别人眼里,他随便那么一捏,就是一把好壶。看似轻巧,内里则如有千钧辎重。他名作等身,所制壶款不断变化、标新立异。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是七大老艺人之一,“老艺人”在当时的年代,已是相当高的称号了。裴石民无所谓,反正大家叫他裴先生。
1953年9月,裴石民的《松段壶》在华东民间美术品观摩会上获得优秀奖。此壶以一截苍松为壶身造型。树皮斑驳、历经沧桑;一壶四杯全部用松段装饰,遒劲古雅、浑然一体。他的另一件代表作品《五福蟠桃壶》的壶体椭圆如桃形,光洁可人,色泽温润柔和,就像一只丰满诱人的蜜桃。壶盖上盘屈陶枝、缀以桃实。壶身的桃叶间缀有五桃,旁边有蝙蝠飞翔。体现了中国民间审美的意趣。他的《高吉壶》、《牛盖壶》、《素裙壶》等,都显示了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写实造型能力。
《鱼罩壶》,也是他早年的一件得意之作。
寒江独钓,也许是裴石民喜欢的意境吧。壶盖,大于壶口,像一个蓑笠翁,那是大写意。那钓翁,也许就是裴先生自己。早年,裴先生想必读了好多书,东蓠之下,南山之前,采菊徜徉,真意悠然,那才是裴石民理想的生活。壶嘴,自然是钓竿了,那是姜太公的钓竿。收获的,何止是鱼?是烟霞风帆,水云沙鸟,雨霁雪月。
壶把,似躬背。那是虔诚之背。无鱼而有乐,足矣!裴石民把壶取名《鱼罩》,似有些漫不经心。江南的渔船,船尾都有一个鱼罩,那是装鱼的器物。但裴石民的心思,并不在鱼罩上。牧童牛背,暮云春树;龙在海中游,鹤在云中驻。这些,才是裴石民向往的境界。
清水泥,是裴石民喜欢的一种纯度较高的紫砂泥。浅栗色,烧成后养壶一周,即温润凝重,呈玉色气。
《鱼罩壶》表现的,是一种旷达而萧疏的意境。裴石民善于造境,写境,那是他的心境使然。士林高风,壶界懿范,裴石民当之无愧!
许多年后,裴石民的后人给他出了一本厚厚的《石民冶陶》,那本书真好,不但记录了裴石民一生的作品,还有好多珍贵的老照片,裴石民在所有的照片上均优雅洒脱,一派名士风度。据说,他的浪漫才情一直保留到临终前,他用最后的力气垒了一座紫砂假山,也许那是他梦中的蓬莱仙境,也是他来世安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