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我每天去华东师范大学,要斜穿过中山北路和金沙江路路口。这是上海的一个繁忙路口,过往车辆多;附近有地铁站,行人也多。我曾观察这个路口的红绿灯——
这个路口,红绿灯的一个循环是190秒,其中允许行人穿越金沙江路的时间是70秒。我观察到,行人以一般速度通过宽大的金沙江路,需要33秒。所以,不用等待就能穿过金沙江路的时间只有不到40秒;要在后30秒过马路,就有点紧张甚至危险了。
我还观察到,在不允许行人穿过金沙江路的120秒内,大约有1/3的人需要等待1分钟以上,而这些人正是“凑够一撮就走”的“高发人群”——往往就在红灯维持到105秒左右,就有“带头大嫂”挺身而出,穿行马路。此时,“羊群”就一哄而上,凑够一撮过马路。原因很简单——等不及,心烦了。
国外有人研究发现:大多数行人面对红灯,能够容忍的等待时间极限是90秒。再长就会不耐烦而产生闯红灯的冲动。看来这一忍耐极限,在中国也适用。所以交管部门在安排路口红绿灯交替时间时,应该顾及行人的心理特点。
有意思的是,此时仍有约一半待过马路的行人没有紧跟,而是继续等待约15秒,等绿灯出现时才启动。我注意到,这些守规矩的行人,多半是等待时间不到90秒的年轻人,从外表看应该是学生和白领。我冒昧与其中4个搭讪。果然,两个是华师大学生,一个是华师大职员,第四个是附近一座办公楼的白领。可见行人本身素养是循规蹈矩过马路的基础。
“凑够一撮就过”的人群中,多半是中老年人,从外表看应是附近居民和外来人员。我问时他们都不太愿理睬我,或是给我一个白眼。有趣的是其中居然也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对我的回应是不好意思地一笑。可见外国人也入乡随俗,学会了“中国式过马路”,而且同样有90秒忍耐极限。
再看穿越中山北路的人群。允许穿马路的时间只有35秒,秩序却好多了。追究其原因,是采取了在路中央设置“中央岛”的“两次过马路”——在35秒以外,还有2个25秒的“过半路”的时间。由于约一半人过马路被拆成两段,等待时间也缩短成2个短时间,行人心理上能够容忍,因而违规者就很少了。
以上这些观察和思考,是我这个外行人多管闲事的结果,希望对交管部门改善行人过马路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