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间妙品
董宏猷
《苦闷的象征》书影
  董宏猷  

  许多书友对鲁迅先生著作的书影,对陶元庆先生的封面装帧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的书友在我的微博上留言,希望看到我收藏的陶元庆先生的书影。

  我藏有鲁迅先生翻译的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未名社出版的“未名丛刊之一”,1930年5月八版)。厨川白村,日本文学评论家。他开展文学批评后,潜心研究弗洛伊德的学说,注意文学与性,与潜意识的关系,但是,又拘囿于现实中的日本伦理观念,这种矛盾,使厨川白村深刻感受到了内心的“苦闷”。

  厨川白村苦闷的时候,鲁迅也正在苦闷之中,那时创作的《野草》,正是他内心苦闷的展现。鲁迅将《苦闷的象征》译成中文后,便请陶元庆设计封面。那是1924年,陶元庆到北京游历,就住在鲁迅曾经居住过的绍兴会馆里。陶元庆很快就将封面设计好。鲁迅看后,十分满意,称其为这本书“披上了凄艳的新装”。

  陶元庆的封面设计,用一个半裸的女性人体作为主体,她披着波浪似的黑发,用嘴舔着染血的武器,在压抑中拼命挣扎。画面略带恐怖,暗藏无限悲哀,陶元庆还用了黑、白、灰、红等彼此相衬的色彩和郁悒的线条,来深刻地表现主题,表达“苦闷的象征”。

  此封面一出,便引起强烈的反响。许钦文认为它“首创了新文艺书籍的封面画”。因此,“五四”新文学书籍以图案为封面的历史,便始于此书。在新文艺书籍的收藏中,自然显得十分珍贵。而且,这本书初版时,因经费所限,封面只好用单色印成。鲁迅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待初版售完后,又将自己的版税拿出,再版时,将封面由单色还原为复色。于是,这本书的两个版本,因为有不同色彩的封面,而成为收藏家的珍品,甚至被称为“”。而我收藏的,便是复色的封面,当然也是“人间妙品”之一了。

  鲁迅与陶元庆的往来,一直充满了温馨的怡怡之情,鲁迅曾多次赠书和宴请他,陶元庆更是对鲁迅执弟子之礼,不仅经常赠予画作,还经常赠送家乡的火腿,以及从西湖边采撷来的梅花。

  陶元庆因病去世,鲁迅很是悲痛,拿出300元钱,托许钦文在杭州西湖畔买了三分多地,购了建筑材料,在陶元庆生前喜爱的西湖玉泉道旁为其造墓,题名“元庆园”。岁月沧桑,“元庆园”如今已不复存在,但是,西湖的梅还在,陶元庆的画,以及他与鲁迅先生的友谊,仍然如同西湖的梅花,年年,岁岁,永远清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天长地久
人间妙品
圆融慈爱画弥勒
诗二首
秋天.生命.老人
一粒药片
吉祥如意(中国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人间妙品 2012-11-12 2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