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表演艺术家王汝刚,一个是漫画家郑辛遥,虽然所在舞台不同,却都是笑声的制造者,一开场,郑辛遥就用生动的事例夸王汝刚是一个风趣的人、老实的人,更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俩的友情故事从一张旧照片徐徐展开,回顾那些与漫画、幽默相关的段子,共同祝福读者和观众 “笑口常开,好事常来”。
昨天下午举办的“新民艺谭:漫条思理,幽默人生——暨郑辛遥《智慧快餐 漫画精选》书友会”由新民晚报社、新民渠道传媒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在上海美术馆主办,本次书友会由新民晚报文化部、新民网、新民周刊全程支持,也是文新集团成长基金支持项目。新民晚报副总编辑朱大建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阮光页到现场分别致辞。
读者爱“智慧快餐”
工作日的下午,天降大雨,寒意逼人,上海美术馆四楼会议室却已爆棚。郑辛遥从事漫画创作三十多年,王汝刚也在滑稽舞台上活跃了三十多年,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幽默,互相借鉴,在各自的舞台上,取得了成功。
“智慧快餐”在上海漫画爱好者的群体里赫赫有名,8、9岁的小孩子也喜欢看,80、90岁也喜欢看,这和新民晚报的读者群体也符合。郑辛遥回忆,创作这个系列要归功于新民晚报副总编辑严建平的鼓励,叫他从1992年开始开一个漫画专栏,本来郑辛遥多画中外名人名言,后来一想,作为艺术家,总归要有独创的。“小朋友、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喜欢,作为漫画作者,我心里也就很心安了。我认为,漫画家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单单是一笑了之,看后会给大家带来智慧,给读者留下巨大思考、回味的空间,并且会规劝人家做善事。”郑辛遥说。
灵感来自马路上
郑辛遥从事漫画创作三十余载,其智慧快餐式漫画集构思独特、风趣幽默、思想深刻于一体,这种独特的郑氏画风早已深入人心。
20年内画出那么多的漫画,题材和灵感从何而来?郑辛遥说,虽然自己口袋里没有准备小本子见啥记啥,但有时候碰到灵感,也会在小纸条或出租车票后面赶忙记录几笔。郑辛遥喜欢马路上看看“西洋镜”,碰到新鲜事,他总是会停下来看个全程,很多灵感和例子也是从马路上捡回来的。比如,“对生活中的某些尴尬事,眼睛可以看穿,嘴巴莫要讲穿。”
前一天晚报上发表的漫画,隔天读者就有反应,在街头巷尾谈论,这是郑辛遥最最欣慰的事情。郑辛遥还现场讲述了他一幅漫画救了一个商人的往事。郑辛遥说,有一次在《新中国漫画回眸》展签名时,一位陌生人上前来牢牢地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表示,我就是看了你一幅漫画,避免了一次重大商业失误。这幅漫画叫“天上掉‘馅饼’,地下有陷阱”,画一个人看到天上掉下的巨大铜钱,奔过去要接,没看到地上一个同样巨大的陷阱。那位读者说,当初有人告诉他一个商业机会,非常有诱惑力,“但就是看到你的漫画,让我警惕起来,‘机会’给别人抢去了,但结果证明,那就是一个大陷阱。”
只用段子去感谢
郑辛遥给不少名人和好友画过漫画头像,王汝刚也是其中一位。王汝刚透露了郑辛遥索取的回报是灵感。“我要谢谢郑辛遥帮我画漫画,郑辛遥总是说,不用买啥东西给我。什么时候生活中找到了妙语或者好玩的段子,你发个短消息,告诉我就行了,我就要这个。”郑辛遥对别的朋友,也是如此要求,于是,他这里就成了一个汇聚八方趣事的“聚宝盆”,很多个漫画佳作,都取自朋友们的嬉笑与调侃。
“像郑辛遥这样的漫画家,用手中的笔,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功不可没。漫画是非常好的教科书,漫画家有很多生活得很清苦,用经济来衡量的话,性价比与国画家不能比的。”王汝刚祝福郑辛遥画出更多好作品:“现在是郑辛遥创作的高峰,不是顶峰,顶峰还在后头。”
签名售书受欢迎
对话结束后,同行好友谢春彦、天呈、潘顺祺、孙绍波与郑辛遥一起,为读者签售,共签名500多本。“郑辛遥智慧快餐漫画展”同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直至2012年30日。漫画展开幕式有1400多人参加,也是近年来上海美术馆办画展的又一少见的热闹场面。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