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首先,这场危机包含了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治理危机、制度危机、社会危机等多重危机。其次,欧债危机应对涉及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的合作与协调,是个系统工程。第三,在解决和应对危机的思路上,法德之间、欧元区和非欧元区之间、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南欧和西欧国家之间、政府和市民之间都存在分歧。矛盾在媒体的密集报道下被放大,负面因素催生悲观情绪。因此,危机的演化似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实际上,欧盟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欧债危机的恶化势头正在逐步缓解,近期希腊评级上调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徐明棋(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首先,欧洲国家债券价格普遍下跌,中国所持有的债券价值受损。其次,欧洲经济衰退,进口需求降低,使中国对欧洲出口下降。第三,欧洲不景气,全球资金向新兴国家转移,加上美国连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热钱重新流入中国,使中国面临通胀输入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政府一方面向欧元区受危机冲击的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进一步明确了稳中求进的方针,继续实施同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