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棋: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竞标障碍主要存在于审批和谈判的环节。欧美国家政府一直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他们常常把正常的商业性投资决策看成是中国政府实现政治和战略目的的手段,过分地警惕并且加以完全不必要的限制。三一重工在美国俄勒冈的风电投资项目对美国根本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只会对美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做贡献。但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仍然以该项目离美国军事基地太近为由裁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予以否决。而在此之前,美国国会众院情报委员会也发表专门报告,宣称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和中兴在美国的业务可能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要求美国企业不与之进行业务往来,从而使得中国电信设备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和客户拓展面临严重的困境。
在竞标的环节上,国外的公司也常常不按照市场原则和规则行事,对中国公司的竞标设置额外的障碍,主要原因也是他们对中国公司的投资存在很多误解和疑虑。比如光明集团收购法国酸奶制造商优诺股份的竞价尽管是17亿欧元,高于美国公司通用磨坊的出价16亿欧元,但是还是后者竞标成功。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光明的国有企业背景令优诺公司担忧。
正是这种误解和偏见导致中国的企业不仅在海外的投资和并购面临重重困难,而且还令主要业务在中国但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在今年遇到了被集中调查和被集体做空的不公正待遇。今年上半年美国证券会对一批来自中国的企业开展调查,并且以财务报告虚假之由集中地惩处了多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随后,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连续发布对中国企业不利的研究报告,引发市场抛售中国企业的股票,令上市的中国企业饱受冲击,也吓退了继续想到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但是,尽管如此,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和开展业务的步伐不会放缓,明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果一定还超过今年。
张海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竞标中遇到的主要障碍除了经济和管理方面,以及适应本土化的问题外,最大的问题在于东道国的不信任和将其政治化的风险。例如2012年美国政府对中兴和华为涉嫌妨碍美国国家安全的调查,就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意图在于妖魔化中国企业,连带着妖魔化中国。这里面包含了非常多的敏感问题,既是“中国威胁论”的延续版本,也有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西方主要大国陷入债务危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转嫁国内社会矛盾,中国往往成为被利用的靶子,从而受到打压。这里面包含了不少复杂的情绪,有经济保护主义的考虑,也有嫉妒中国经济增长的情绪。
今年以来曾经是中国企业上市首选地的美国,对中国概念股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美国证交会启动了对各大审计公司中国附属机构的诉讼程序,理由是这些机构拒绝交出那些涉嫌欺诈而遭调查的中国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这些审计机构包含了我们熟知的德勤、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此次诉讼将把中美监管机构之间的跨国审计分歧推向白热化,美方认为这些审计机构的中国业务违反美国证券法,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这些机构提供的审计结果将很有可能不被美国监管机构认可,那些在美上市的企业就将不得不面临要么退市,要么另择交易所上市的残酷选择。美国这一要求具有将其国内审查权力延伸到中国境内的影响,将直接触碰到中国主权边界。因此,中美在跨境审计上是否能够达成和解或者共识直接关系到未来中美两国的相互投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