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中国与中东国家长期保持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合作的良好关系,2010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双边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阿拉伯国家出现动荡至今,中国始终秉持尊重他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外部武力干预原则,这不但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国际关系准则,也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维护阿拉伯国家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在利比亚、叙利亚危机中,中国多次派出特使与当地的反对派接触沟通,邀请有关组织访华,并多次向难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虽然美欧及部分地区国家舆论对中国在安理会3次否决含有对叙利亚动武内容的提案表示不满,但经过一段时间直接接触与交流,地区国家已有越来越多政界和学界人士认识到,中国对叙利亚问题的政策主张是与联合国两任特别代表安南和卜拉希米的意见一致的,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可以说,中国在中东变局中坚持了和平与正义,提供的是正能量。
李伟建:2012年中国在中东问题上采取了更为积极进取的政策,尤其在中东热点问题上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引发全球关注。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政治解决、反对外部武力干预的原则立场。年初中国就提出关于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六点倡议,成为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安南六点建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南辞职后,中国又在其继任者卜拉希米特使来访时提出以停火止暴、开启谈判、国际斡旋、人道主义援助为主旨的四点倡议,受到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欢迎。中国同包括反对派在内的叙利亚问题有关各方都保持联系和沟通,为缓和局势做了大量工作,并向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国与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埃及都始终保持密切联系。中国积极支持巴勒斯坦“入联”,在巴以冲突期间接待巴勒斯坦特使,承诺向巴勒斯坦提供100万美元援助,同时明确支持埃及发挥斡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