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手术量连续第二年列全国同行之首
~~~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手术量连续第二年列全国同行之首
~~~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手术量连续第二年列全国同行之首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年为130名艾滋病患者做手术
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手术量连续第二年列全国同行之首
施捷
■医护人员为艾滋病患者做检查 严晓慧 摄
  首席记者  施捷

  相比于前不久网络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艾滋病人小峰患肺癌求医无门、只能隐瞒病史手术的遭遇,眼前的HIV感染者小马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一个专业的救治平台,因为一支敬业的医疗团队,他捡回了一条命。

  2012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总共为艾滋病患者实施包括肝脏、肺部、胃肠、胆囊、痔疮、疝气、关节置换等在内的各类外科手术130例,手术量连续第二年列全国同行之首。

  “一切都会为你安排好的”

  本周二下午,本报记者换上白大褂,进入属于隔离区域的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病房,旁听了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护理部等专家为小马出院前的最后一次会诊。曾经为手术剃光的脑袋上开始长出了毛茸茸的短发,足足有半尺长的月牙形刀疤清晰可见,小马气色不错。感染科专家卢洪洲教授叮嘱说,病理切片证实其脑部肿瘤是恶性的,所以出院后需要去肿瘤医院作进一步后续治疗。

  “不过请放心,一切都会为你安排好的。比如什么时候去,具体找谁等等,我们都已一一联系好了。你尽管放心好了!”这是卢医生和同事们从一开始就对小马说的话,也是说得最多的话。而同样的话,无论在金山廊漕的医院总部或是在市区水电路的门诊部,2500多名先后在这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听到过,400多名有外科手术需要的艾滋病患者也听到过。

  ICU第一次收治艾滋病人

  才30岁出头的年轻白领小马,几乎是在被检出HIV阳性的同时,发现脑子里“长了瘤子”的。裹挟着双重病痛的,还有妻女离去,他一下子陷入了绝境。

  两个月前,正在公卫中心感染一科接受门诊抗病毒治疗的他,突然出现了间歇性癫痫发作症状。收治入院后,医生第一时间主动为小马联系了磁共振检查,结果确为颅内有“占位性病变”,有脑膜瘤或弓形虫可能。家属同意先按寄生虫病进行内科治疗,然而10天后“占位”并未消退。院方遂请外院专家会诊,考虑为脑膜瘤。

  “脑部肿瘤较大,不及时手术恐会引起失明,并会因颅内高压引发脑疝死亡!”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没有脑外科专家,中心副主任、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卢洪洲教授立即启动“上海市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预案,向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求助,紧急开展术前各项准备,并向市卫生局医政处请示备案……

  12月初的一天中午,手术由华山医院汪医生与公卫中心多科组成的“联合”手术组共同担纲,中心主任张志勇坐镇指挥。由于瘤体大、部位深,与周围脑神经黏连紧密很难剥离,加之为防止开颅时血液飞沫可能造成的“职业暴露”等因素,手术进行得异常谨慎、缓慢。直至晚上11时手术才最终结束,患者被送进ICU单人病房严密监护。

  这也是公卫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第一次收治艾滋病人,医护人员在艾滋病专家指导下全力投入。第二天下午,小马顺利脱离呼吸机,神志完全恢复清醒。经CT检查,脑肿瘤剥离完整,手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接下去的三周时间里,小马得到外科病房的悉心治疗与护理:降颅压、抗感染、伤口换药、各种导管护理等等。由于患者全身有疱疹,其间,护士还要负责为他一日两次敷药、翻身。主刀的汪医生多次通过电话关心患者,指导治疗。卢洪洲教授则每天都亲自到病床前了解病情。

  为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从法规条例上讲,艾滋病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治疗的机会,任何医疗机构都不可以推诿。从医学理论上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途径非常明确,但凡能接受乙肝病人各种诊疗的医院,其消毒、隔离所达到的标准,应该能够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内、外各科服务。即以开颅手术的小马为例,为怕术中血液等飞沫不慎进入眼眶、口腔等粘膜层,至多也就是手术台边人员在面前多套一层防护面罩足矣。

  为何艾滋病人外科手术会被广泛关注?“先撇开可能存在的歧视不说,仅就目前的医疗环境、公众认识以及大多数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普遍认识而言,搭建一个相对集中、更加专业的艾滋病人诊疗平台,可能是最近5至10年间的一个可行方案。”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张志勇感触良多。

  上海公卫中心正在实践着一种构想——一旦进入他们“艾滋病诊疗中心”网络的所有患者,无论是接受定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还是患者有与艾滋病相关、不相关的其他疾病需要治疗,这里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同样接受来自其他医院介绍而来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普通疾病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以2010年1月艾滋病诊疗中心成立迄今的3年统计数据,有2500多名沪籍病人在此接受门诊抗病毒治疗;住院治疗病人数年增幅超过20%,今年达到近800人次;3年内为艾滋病人开展各类外科手术近400台,其中约一半患者来自外地或外院。

  为此,他们得到市有关部门支持,逐步从“专科”向“综合”发展。仅最近两年,市公卫中心就根据临床需要新建了消化科、呼吸科、口腔科、眼科、五官科等科室,并花大力气扩大了外科,强化了麻醉科,血液科和肿瘤科也正在筹建之中。主要负责艾滋病人诊疗的感染一科,除在原有周一至周五门诊时间内加强人手外,医护人员不计报酬,坚持在水电路56号门诊部每周六上午加开半天门诊已有数年之久。

  更有很多“幕后英雄”坚定站在了艾滋病团队的一边。公卫中心有近800名医护员工,其中参与艾滋病人诊疗相关工作的,约占三分之一。中心拥有一个覆盖全市三级医院的82人“专家顾问团”,需要会诊,专家们都随叫随到。而众多像为小马开刀的汪医生那样“友情出演”者,虽不乐意为人关注,却理解现实社会的这份需求,愿意以对待生命一样的态度,参与到救治艾滋病人的行列中。

  组建区域艾滋病医学中心

  张志勇教授觉得,至少有如下几条“理由”可以支持他们组建一个综合性平台的实践:

  一是作为一家艾滋病人定点医疗机构,市公卫中心远离市中心,收治的病人如有其他疾病,请外院医生来或送病人去外院都不甚方便,遭遇急诊更显然是“远水近火”;

  二是艾滋病人晚期多有合并症,外科治疗在所难免。在当下看病难问题突出、普遍床位紧张的前提下,各大医院再“额外”增加有特别保护需求的艾滋病人,压力颇大;

  三是将艾滋病人的治疗需要“集中”一处,患者的隐私可以得到较好保护,对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普通病人,则少了不必要的担忧。

  “有一条理由也很重要——艾滋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低下的疾病,病人的一些其他临床症状,就可能与艾滋病本身有关,或可能与抗病毒治疗用药有关——这一点,只有搞艾滋病的专科医生比较清楚。”卢洪洲教授补充解释说,比如艾滋病人用来降血脂、抗结核、抗真菌的药物,会与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产生拮抗,影响疗效;再比如艾滋病人因为接受抗抑郁治疗,很容易发生相关性神经认知降低,一般医生不一定了解。

  习近平总书记上月底在看望艾滋病人时说的那句“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偏见歧视”,令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诊疗团队备受鼓舞。

  尽管困难重重,“经济上压力也很大”(两位主任采访中均分别向记者提及了类似的话题,但又都戛然而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艾滋病团队还是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干。他们期望着自己成为一种可以效仿、可以复制的模式,设想着这种可以被叫做“区域性艾滋病医学中心”的诊疗平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艾滋病患者争取到比较公平、及时、便利、安全的救治机会。

  (文中小马、汪医生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评论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十访]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冬令热线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家装之窗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职场方圆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第A35版:新民环球
   第A36版:新民环球
   第A37版:新民环球
   第A38版:新民环球
   第A39版:新民环球
   第A40版:广告
   第A41版:广告
   第A42版:新民环球
   第A43版:新民环球
   第A44版:新民环球
   第A45版:新民环球
   第A46版:广告
   第A47版:新民环球
   第A48版:新民环球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新智
   第B1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4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5版:E生活/电器天地
   第B16版:E生活
全年为130名艾滋病患者做手术
医护人员后顾之忧如何解
广告
新民晚报焦点A06全年为130名艾滋病患者做手术 2012-12-28 2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