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功利远离校园体育
阎小娴
  阎小娴

  在四川南充高级中学举行的全国初高中篮球联赛,出了这样的闹剧:开幕当天,数十名学生闯进赛场,高喊“南高弄虚作假”,比赛因此中断。据当地媒体曝光,该校为博成绩,竟从NBL四川全强俱乐部招来了5名职业选手,导致该校的篮球队体育特长生要么没参赛,要么因上场时间不足评不上国家二级运动员……于是,就有了学生的赛场抗议。

  听后,很是痛心,一来因为一个初高中篮球联赛,居然要动用职业选手,很触目惊心;二来,更因为那些被代替了的学生,之所以愤怒,之所以“闹事”,只是因为拿不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随之而来的,是无法享受证书带来的种种优惠加分了……听听那些孩子的抗议口号里,竟没有一句发自肺腑的“我们热爱篮球”……

  也怪不得那些孩子。这样的篮球,这样的体育,当然不再是乐趣、不再是享受了,变得不那么可爱了,而当失去了发自内心的一份热爱,还怎么指望这些孩子日后可以在篮坛成才?

  竞技体育,胜负固然重要,但校园体育,胜负,不该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如果校园体育也开始推崇唯成绩论,那么就会催生各种作假:年龄作假、身份作假,等等。

  一直以为,校园体育,更该清廉纯净,校园体育更该看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更该注重体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塑造,这或许很难用一两场比赛的成绩来衡量,但从长期来看,一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如果学生选择打球,只是出于功利,学校选择搞体育,也只是为了追逐名誉,那完全是校园体育的一种“跑偏”。一旦“跑偏”,学生通过校园体育所体验到的,就不再是运动的快乐,而只剩下对几张证书的追逐,对能加多少分数的算计,甚至还可能因为过早接触“黑幕”,失去对体育的追随与热爱……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这样的一种校园体育发展状况,这样的一套基础体育考核机制,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若不及时纠偏,对校园体育再加大扶持与投入的力度,也将难见成效,因为那样是培养不出合格的后备体育人才的,那样甚至连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之人都培养不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评论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十访]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冬令热线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家装之窗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职场方圆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第A35版:新民环球
   第A36版:新民环球
   第A37版:新民环球
   第A38版:新民环球
   第A39版:新民环球
   第A40版:广告
   第A41版:广告
   第A42版:新民环球
   第A43版:新民环球
   第A44版:新民环球
   第A45版:新民环球
   第A46版:广告
   第A47版:新民环球
   第A48版:新民环球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新智
   第B1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4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5版:E生活/电器天地
   第B16版:E生活
“闯黄灯”本就是违法行为
让功利远离校园体育
虚拟空间离不开“现实规则”
媒体视点
网络经济也是法治经济
区长热线“不在服务区”?
从《直通春晚》说开去
新民晚报评论A07让功利远离校园体育 2012-12-28 2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