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设学院不设系
学生数不超六千
上海科技大学将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创业与管理学院。印杰特别强调,四个学院下面都不会设立系。“先设二级学院,学院下面再设各个系,这是国内高校的通行设置方式,往往导致了科研的条块分割、信息不通,进而浪费了资源,”印杰说,“学院下面不分设系,将有效地整合资源,同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上海科技大学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通识教育,但有意思的是,学校开展通识教育,并不会过多占用校内资源。印杰举例,比如开设外语课,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师来授课;开设中文课程,将邀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中文系教授来上课。
印杰透露,将来,上海科技大学学生人数将控制在6000人规模之内,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上海科技大学永远不会办成“综合性”大学,永远只是一个“小微”型的创新型大学。
诺奖得主来加盟
年轻教师是骨干
据了解,上海科技大学将按1比8至1比10的师生比,建立一支约800人规模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有学术界的大牌,目前已有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一名美国三院院士与学校签约受聘,另外,学校已经聘请了24位中国两院院士。但印杰强调,上海科技大学的真正骨干将是一批年轻教师。
在未来的上海科技大学,年轻教师只要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想象力,就可以开展独立的研究工作,而且,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企业,也能为他们的科研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十年后,这批年轻教师将成为创新的生力军。
印杰介绍,上科大对教师的聘用也与众不同。学校将面向海内外招聘教师,一旦应聘,教师先被聘为“助理教授”,经过6年两次考核后,聘为“副教授”,再经过4年考核,聘为“终身教授”。其间,如果考核不合格者,将被予以辞退;当升为“终身教授”后,教师不再像现有国内高校中那样,需要每年考核指标业绩,而是拥有足够时间,进行基础性研究。
全面实施导师制
创新创业方毕业
未来,进入上海科技大学学习的本科生将全面实施导师制,学生本科阶段都要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与其它高校不同的是,学生要毕业,除了修满课程的学分,还要经过创新创业实践,其间,需过几道“关”:大一暑假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大二暑假完成“行业科研调查报告”,毕业时答辩,学生必须通过上述三次考核方可毕业。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