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昨天上午面试中,大部分考生有“备”而来,带来各种课题成果。专家们发现,一些项目虽然在技术上不一定尖端,但源于现实观察,这些有关民生的应用或课题,体现了学生关注现实的视角和人文关怀。面试专家、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大兵教授表示,创新潜质更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考。
下午特色测试分上机考试和答辩两部分,其中机考要求学生在90分钟内用PPT软件工具答题,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并在25分钟的答辩时间里向专家展示并回答提问。专家表示,题目非常灵活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自由发挥,考验他们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应变力。华师大二附中的李洋写了一篇穿越到未来的微小说;有学生想象2313年上海这座城市因全球气候变暖海拔在海平面之下,政府利用核聚变的能量打造海下城市;还有的畅想设计鼠标形状的手机,或是将钢琴键与键盘相联把文章变成音乐。学生们的回答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给考官带来惊喜,“很多大科学发明和发现是从想象开始的,我们鼓励这种难能可贵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