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去的员工又“归巢”
天平宾馆有90多名外地来沪职工,他们大多是餐厅、客房服务员和公共区域的保洁工。“这些年轻人到上海打拼,不光把他们的生活安顿好,重要的是为他们的心灵安个家。”这是孙宏一直说的一句话。2009年底,天平宾馆开始升四星的改造,酒店要停工半年多。要不要辞退这些外来员工?领导班子考虑再三,决定留下他们!不光是发全额工资留人,还要为他们充电。宾馆联系了徐汇职高,为他们做专业培训。期间,酒店又分批组织所有员工到海南旅游。2010年6月,宾馆重新开业,有10多个员工跳槽了。尽管有些意外,但孙宏还是表示:来去自由,员工有更好的职业规划,我们从来都是支持的。最近,这10多个“飞”出去的员工在外面闯荡了一阵子,兜兜转转后又重新“归巢”。管家部丁玉军深有体会:有了比较才明白,还是天平这个家最温暖。
撮合不少有情人
外来员工说,天平宾馆有个“小宇宙”,这里能吸纳到正能量。这个温暖的“家“撮合了不少有情人。28岁的袁为洲去年12月结婚了,新娘就是同在餐厅工作的女孩子。家里老催着他成个家,已经老大不小的小袁始终寻寻觅觅,却找不到意中人。细心的孙宏发现袁为洲老是愁眉苦脸的,便常常找小袁谈心,还传授他恋爱“秘籍”。不久就传来小袁和同事好上了的消息。按照安徽老家的习俗,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是要回家过的。已经在宾馆工作了6年的袁为洲明白春节前后是酒店最忙的时候,“我这一走就是两个人,和妻子商量了,我们留下来过春节!”
为员工“定制”职业规划
大多外来员工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提高他们文化水准、做职业规划,这些年,天平宾馆一直为一线的外来员工提供文化和技能上的援助。2007年,宾馆和徐汇业余大学合作,由宾馆出资,为20多位外来职工专门开设了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专班。2010年,20多位员工全部顺利毕业。
希望每个员工都是“多面手”,为了给一线员工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宾馆曾在一线员工中做过民意调查:愿意多学几门技术手艺,还是有意在管理方面发展?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意向和特长爱好,宾馆为他们“度身定制”了不同的职业规划。
用心管理,用情留人。就在装修改造后最困难的两年,宾馆管理层两年不加工资,但一线员工的薪水每年递增13%。这些年,令企业最烦心的外来员工流动性大的烦恼,在天平宾馆从未发生。自称“天平人”的这些外来员工反过来为宾馆补台,春节来了,生意清淡的客房服务员都主动请缨“支援”餐厅。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