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波折多
《燕子之歌》的创作筹备过程波折颇多。去年初,记者就看到了该剧最初的剧本。担任策划和编剧的魏松和韩适都是周小燕教授的学生,尽管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老师的敬仰之情,但由于两人都是第一次涉足创作,所以剧本存在着较大缺陷。虽然并不被同行看好,魏松却认为:“周小燕教授是当今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众多华人歌唱家的老师,她虽然年近百岁,却依然满腔热情地活跃在声乐教育和歌剧领域。她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歌颂和学习的优秀品质,而歌剧是最适合表现的艺术形式。”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上海歌剧院组织人马对剧本多次讨论修改,邀请作曲家奚其明谱曲,世博会会歌词作者甘世佳作词,并组成了由刘恋和熊郁菲扮演老年周小燕,张慧勇和吴睿睿扮演青年周小燕的主演团队。
内涵挖掘深
记者在昨晚的连排中发现,四幕十三场的《燕子之歌》,尽管只有“生日”“求学”“任教”“使命”四个舞台场景,角色却多达3o多个。每个场景虽是周小燕艺术人生的一个片段,但戏剧内涵的挖掘非常充分,转换得也十分流畅。如周小燕在巴黎求学一幕,选取的是酒吧场景,她与犹太学生的相识、救援,与盖世太保的周旋、抗争,与同遭敌寇铁蹄践踏的外国学生的友情等,细腻深刻地刻画了她的性格转变过程,众多的周折也合情合理地解释了促使青年周小燕放弃舒适待遇决意归国原因。第三幕“任教”也并非平铺直叙地讲述她的教学经历,而是选取“文革”中她在家担惊受怕地教学生聆听西方经典歌剧的真实素材,她与丈夫张骏祥的情感细节、她在与学生相处中流露的幽默和睿智,都让人心生敬意。
音乐巧“混搭”
全剧的音乐虽为原创,但奚其明巧妙地运用经典歌剧的素材融入部分唱段,听来显得“混搭”。奚其明还为青年周小燕和老年周小燕设置了优美高雅的咏叹调。强化周小燕性格的主题曲《燕子之歌》将通过独唱、重唱和合唱等形式贯串全剧,甚至作为幕间曲构成戏剧发展的衔接,几遍下来,就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据导演方红林介绍,该剧的音乐目前已全部完成,作曲家潘国醒已开始为管弦乐队进行编曲,舞美也正在根据文化广场的三道舞台转盘定制。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