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光打印机的诞生
姜小龙
  Andrew Boyd(安德鲁·博伊德) 文 姜小龙 译

  70年代初,盖瑞·斯塔克伟泽(Gary Starkweather)工程师,发现自己处于施乐公司内部,激光打印机研发竞争之中。其他两个竞争的团队不仅资金比他充足、而且人数众多:一个团队有50人,另一个团队有20人。但斯塔克伟泽尽了最大努力,才争取到两个人参加他的团队。

  60年代中期,斯塔克伟泽在施乐公司位于纽约州的一个科研所工作。施乐当时已经主导复印机巿场。但电脑不需要复印机,却需要打印机。打印机根据电脑指令,直接打印出原始文件。

  一天早晨,斯塔克伟泽一觉醒来、灵机一动,想到施乐的技术也许能用于制造出优质打印机。但当他告诉管理层他的想法时,他上司的回答却是,“这是我所听到最愚蠢的建议!”但斯塔克伟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想法。他用黑布帘在他实验室后面,围起一块地方,继续他的研究。斯塔克伟泽的老板得知后,花了几个月时间劝他停止研究,最终威胁要裁掉他研究团队的成员。执著的工程师面临两个选择:放弃研究,或越级争取。

  当斯塔克伟泽得知施乐将在三千芵里远的加州帕洛阿图市(Palo Alto),建立一个新研究中心时,他立刻去见一位施乐高级副总裁,威胁说如果他不能转到新研究中心工作,他将离开施乐去IBM公司工作。最终施乐高管同意将斯塔克伟泽调到新研究中心。仅仅十个月的时间,他就研制出他的激光打印机样机。

  但斯塔克伟泽面临的障碍,远远没有被消除。其一,总部对电脑打印机潜在市场没有把握,因为计算机在当时,仍旧属于相对新的技术。其二,施乐复印机研制技术,与打印机研发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多少可以借鉴。斯塔克伟泽记得,那时候,他的一台打印机样机使用直径为十英寸的滚筒,其转速高达每秒80转。类似于打字机一样,粘贴在滚筒外面的字符,将相应的字符印在纸上。斯塔克伟泽记得,测试时,由于转速太高,粘贴的字符经常会飞离滚筒。当时只有一位住在纽约州特洛伊巿的女员工知道,如何防止字符飞离样机的滚简。

  最终,施乐决定举行一场比赛,来决定哪一种打印机技术最好。斯塔克伟泽有“飞离字符”缺陷样机能胜出吗?所有参加比赛团队都全力以赴,准备他们的样机。发明者的专业技术名誉面临着严峻考验。

  但是,当斯塔克伟泽看见曾经“飞离字符”的六页纸,被他的样机打印出来的时候,他知道他赢定了,因为不但字符、数字都打对了,而且表格、图形及其他复杂元素都打印得完整无缺。斯塔克伟泽的新激光打印机,是参赛中唯一达到要求的样机。该样机为施乐核心产品奠定基础。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该技术是革命性发明,同时它也为施乐公司赢利提供不可缺少的动力。而所有这一切,不可否认地,应归功于一位不屈不挠的工程师的不懈努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激光打印机的诞生
老上海的唱片
“榆园”
书法
有网不再累弯腰
莱茵高的起泡酒故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激光打印机的诞生 2013-02-23 2 2013年0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