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中,上海出台了抑制沪牌价格过快上涨的“沪牌四条”新政,其中“保持一定的机动车额度投放量”和“将私车过户年限从目前的1年延长至3年”的措施已经实施,而另外两条则尚未落地。“沪牌四条”的公布后,曾一度对二手牌市场带来威慑,但在前两条实施后,二手市场受到的冲击并未如预期的那般大。为此,不少市民期待后两条的落实,特别是一旦要求凭购车发票才可参与拍牌,投资客或代拍公司中绝大多数人将无法参与拍牌。而竞拍的人数少了,就会降低竞争激烈度,提高拍牌中标率,人为因素价格推手的影响也将大大降低。
据分析,日益增长的刚性需求、部分投资客将牌照拍卖作为一种“投资产品”以及一手车牌与二手车牌价格之间的互相“参考”等因素,推涨了上海的私车牌照的价格。另外,管理上的问题比比皆是,诸如对参拍人员缺乏限制,为部分非实际需求者的投机炒作提供了机会;而群拍、软件代拍等大量违规操作现象的存在,都充分暴露出拍卖环节中存在的漏洞和有关拍卖企业的不作为。
据官方透露,即将出台的新措施将比“二手车牌在三年内不得转让”措施更加有效。“除了要控制车牌的数量外,还将从管理上作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对一些投机炒作的行为加大打击的力度。”此外,关于二手车牌纳入统一管理的措施,目前有关部门已在进行平台系统的建设,而凭购车发票购买新增机动车额度标书的措施也将适时出台。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城市交通“肠梗阻”的大环境之下,私车额度拍卖政策仍有其存在的意义,短期之内也无法被取代,因而必须通过细则的完善来确保车牌价格的合理。
应该说,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加大打击投机炒作,遏制沪牌上涨的思路是对头的,但还远远不够。上海私车额度拍卖价格的不断上涨,最主要“仍是车牌资源的稀缺性和买车上牌刚需之间的矛盾”。只要存在需求大于供给,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这样的供求不平衡关系预期不能改变,车牌价格上涨的趋势就不会改变。此外,抑制沪牌爆涨必须多管齐下。比如进一步加快上海公共交通建设步伐,让更多人能够体会到公共交通“价廉物美”优势,无疑也是上海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面对并亟待作出切实努力加以改变的一个重要命题。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