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IPO改革的传言四起,但据公开的媒体报道来看,现在所知的改革路径有:一为批量发行和上市,实际上这算不上改革,当初创业板第一批上市之时就28个同一天上市,还有比这个更大的批量吗?二是可能推出优先股制度试点,按照官方的标准陈述:“证监会正积极推进开展优先股改革工作,但尚无具体时间表”。优先股有望推出,但未必在IPO启动时同时推出。
未来推出优先股对股市是利多还是利空,一般的投资者喜欢这样直截了当地表述,笔者以为,这应该是一件偏于利多的事情,原来的IPO太不靠谱了,施行的是一个不断套现的路径,原始股东实业创业是一个幌子,等他们手中的股票全部胜利大逃亡就完成了他们的个人“创业”之路。而其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是为这个终极目标而努力和奋斗的,做股东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不做股东,这样的制度再维持下去的话,中国股市最终只是一路套现下去,IPO随着市场的一路低迷而不断地开闸关闸,最后势必进入一盘死局。所以,要从这种死局中走出来,关键要对IPO做实质性改革,而二级市场有没有大行情也要看这种改革是不是彻底。
我们手中的股票都属于普通股,所谓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优先股主要有三大特征:1.优先股通常预先定明股息收益率。由于优先股股息率事先固定,所以优先股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而增减,而且一般也不能参与公司的分红,但优先股可以先于普通股获得股息;2.优先股的权利范围小。优先股股东一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股份公司的重大经营无投票权;3.如果公司股东大会需要讨论与优先股有关的索偿权,即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债权人。如果严格做到优先股的这三点,对于未来重启的IPO是一个重大利好。这等于来了一个不以抛售股票套现为目的的大股东,这市场不是稳定了吗?
当然,在优先股还没有正式推出之前,我们还是期望值不要太高,什么原因?中国的股市具有中国特色,有时候弄弄就会走形,比如上述三个特征,其第三个在中国股市中几乎没有可能,股市开了20多年,谁见过上市公司清偿了?去年整治垃圾股都没有结果。而前两条特征关键要看谁愿意掏钱成只收股利而又没有投票权的股东,中国有这样的投资人吗?要当心的是,如果走样,那就会出现什么都“优先”的大股东。所以,大家先不要为这个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潜在利好叫好,关键要看推出的是什么样“版本”的优先股。 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