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法治类微信公众账号“新民法谭”中的“防骗360计”专栏,每天刊登一个市民防骗小故事,受到读者欢迎。我们在此刊登一周专栏集锦,希望读者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把你遭遇或听说的防骗小故事发给我们,还有机会赢取特别礼物。
【防骗360计⑤】
天上掉“苹果”?
“本公司回馈老客户,您被抽中了,只需充值1500元电话卡就可获得一部最新款的iPhone手机。”近日,市民李先生接到这样一个电话,他的第一反应是:“骗子!哪有那么好的事?”但对方的另一句话打消了他的顾虑:“我们是货到付款,先送货上门,待确认后您再付钱。”
很快,李先生收到了快递员送来的“奖品”——“iPhone5”和据称“充值1500元”的“电话卡”。“赚了!”李先生赶忙把钱交给快递员。
等到快递员离去,李先生拿着“奖品”把玩起来,很快发现其做工和界面都不对劲,找到熟悉苹果手机的同事一问,发现竟是山寨机。李先生意识到被骗,马上拨打获奖电话,发现号码已经拨不通,于是立即向警方报案。
浦东警方经过侦查,成功捣毁这个以充话费送手机为名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破获系列电信诈骗案件62起,查证涉案金额近10万元。
■ 小编提醒 陌生来电不要接,莫名中奖不可信,收到此类信息,可通过拨打110或将对方号码编辑短信发送警方短信报警平台12110 举报,如果被骗,尽快报警。
【防骗360计⑥】
检察长来电?
7月4日上午,浦东农业银行华夏二路支行,一名姓周的中年妇女急匆匆走进银行,要求办理手续把130万元转入另一个账户。
正在营业大厅里巡察的行长庄凤萍发现周女士满头大汗、神情慌乱,感觉这笔转账业务可能有异常,于是上前仔细询问汇款缘由。原来,周女士在家中接到一名自称“纪姓检察长”的来电,称其涉嫌偷电、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之后又称周女士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盗用,必须将家中所有存款转入“由检察院提供的安全账户”中。
庄行长认为这很可能是一起诈骗案,连忙报警。派出所民警赶到后了解到事情来龙去脉,一再向周女士确认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 小编提醒 防范电信诈骗,要注意看、听、问、核:
看号码前面是否有前缀,号码前有+号、00、0等都是比较可疑的;
仔细听对方的口音,如果对方说自己是上海警方的,却是福建、广东口音,那就很可疑;
当事人可以问对方工作单位、部门、职务、办公地点等,因为骗子基本上都是按照固定剧本来诈骗,多问可以让骗子露出马脚;
当事人还要多核实,可以打110报警或者进行咨询。
最重要的一点是,政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如果来电要求转移存款到“安全账户”,那就是诈骗。
【防骗360计⑦】
领取“社保补贴”?
上周,市民王先生接到一个来自“社保局”的电话。“您好,您是社保补贴第三批人员,你的补贴金是3280元,速与社保局联系,电话:13262515063”。
王先生立刻打电话联系对方,被告知确有其事,还报出所谓的财政编号815。信以为真的王先生根据对方要求,拿着信用卡来到银行进行所谓的领取补贴操作。“社保局工作人员”表示,首先要“激活”账户,即先向“社保局专用账户”汇入5700元。操作结束后,对方提出需要再汇入一笔保证金。此时王先生感到不对劲,连声质问。谁知“社保局工作人员”就此挂断电话,再也联系不上。王先生意识到上当了。
除了这种以激活为名要求汇款的诈骗手法外,另一种“领社保”的典型诈骗手法是暗渡陈仓——以领补贴为名,在电话中遥控指挥被骗人在ATM机上操作。骗子往往要求受害人切换到英文模式,所有步骤都是在汇款,骗子却冠以输入确认码、安全认证等颇具迷惑性的字眼。
■ 小编提醒 无论是短信还是语音电话,这种领取“社保补贴”的通知纯属虚构,都是骗局,在ATM机上操作更是要慎之又慎,不知道、不了解的操作千万不要尝试。
【防骗360计⑧】
医保账户资金异常?
今年6月中旬,80岁的市民林阿婆接到一个陌生来电:“你的医保卡在济南购买了国家禁售的药品,已构成犯罪将要被判刑。”一听要被“判刑”,林阿婆立马慌了,连忙表示自己从未去过济南。对方告诉林阿婆,很可能是犯罪分子盗用了她的医保信息,警方可以调查,但在调查期间林阿婆必须先向警方的账户存入一笔保证金,以防其畏罪潜逃。“根据你的账户违禁购买的数量,你要存入37万元。”胆小的林阿婆向对方千恩万谢,随后编了很多理由向亲戚、朋友和邻居借钱,短短4小时就凑齐了37万元。
当林阿婆怀揣37万元准备到银行汇款时,在小区内“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海报上看到了“关键词”:医保配药、社保补贴、安全账户……不由对自己接到的电话产生了疑问。但想到自己犯了案要被判刑,她还是感到六神无主。
幸好此时她碰到了社区民警金警官,感觉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听林阿婆讲完事情原委,金警官一口断定:“老太太,您这是接到诈骗电话啦。”金警官又向她介绍了电信诈骗的几种常见手法。林阿婆听后,终于放下心来,金警官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考虑到老人家揣着几十万元钱款不安全,他又陪着林阿婆挨家挨户把借来的钱还回去。
■ 小编提醒 电信诈骗“关键词”很多,而且不断更新,但归根结底是要骗钱。所以无论是要您在网上、去银行还是找ATM转账,都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