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粮食棉花这类与人的生息休戚相关的农作物不同,芦穄不是主流的农产品,它是滋养人心情的休闲食品,因此,它不占用整块农田,只种植在岸坡下、宅沟边。从谷雨时节一棵棵青青的苗开始,它生长在孩子们的期待中,生长在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
大暑时节,芦穄的穗由青变红变黑了,这是芦穄成熟的标志。割一根扛到院子里,叶可喂羊,穗晒干后可做扫帚。芦穄肉质清脆,汁液甘甜,尤其是长到白露时节里的芦穄,中芯里有糖的颜色,长兴岛人叫它糖芯芦穄,那汁液更甜更醇,还有阳光晒在青草植被上后,飘拂在空气里的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让吃过的人念念不忘。
这样的芦穄,在竹子般美好的外形里,还有一个本质特征,割断的芦穄,只有当天吃才这样甘甜清香,只要隔夜,芦穄的汁液里自会有一种奇特的异味,闻如猫尿,难于下咽。这个特征,让喜欢它的人感到不悦,隔天不能食用,就意味着游子没有机会品味家乡的味道;就意味着哪怕隔着长江的上海朋友,也无法品尝到长兴岛芦穄独特的美味,无法体会到长兴岛人被芦穄滋养的心情里那份喜悦和激动!
是什么让长兴岛的芦穄有这样的特征呢?清洁的土壤、水、雨露和长江入海口的清风,这是它生长的环境。长兴岛的芦穄,也是粒用高粱的变种,形似高粱,但这里生长的芦穄籽不能食用——它从根部吸收营养,靠叶面进行光合作用,丰富了茎秆的水分和糖度,而穗部的结籽,却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质瘪空色暗淡。这样的地域环境里生长的高糖度的芦穄,在终止生长后,丰富的糖分很快发生了变异。
嘘——别讲话,把芦穄放在门的背后;把芦穄在篱笆墙上敲一敲……随着文化的普及,让农人们逐渐放弃了迷信和自欺欺人的保鲜方法。进入新时期后,长兴岛人认识到,只有解决了保鲜的问题,长兴岛的芦穄才能走向市场。有人用冰箱冷藏的办法保存芦穄,那也只能延长几天时间和降低异味的程度,近三十年来,关于长兴岛芦穄保鲜的研究,都以失败而告终。咸淡的芦穄,低甜度的芦穄,都不存在隔夜变味的问题,而让长兴岛引进外地的品种,这就失去了打开市场扩大种植的基本意义。因此,直到今天,长兴岛的芦穄还是“孤芳自赏”,除非人到长兴岛来,才能品到它的甜它的香它的美。
新鲜的食品、清洁的水和空气,是人健康生存的基本要素,就这几年,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生活里的奢侈品。长兴岛的芦穄,它是少数离地即变味的植物,它给人的启示是,新鲜的食品最味美最健康,它是对今天高科技的冰箱和食物冷藏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