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令热线”适逢申城持续高温天气,整个热线期间经受高温炙烤,一些市民反映说“幸亏有‘夏令热线’伴随,我们投诉方便多了”。参与“夏令热线”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也感谢“夏令热线”这一独特平台,为他们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提供了便利。截至今天上午,“夏令热线”(12319热线)共接听市民来电9万个。
今天上午9时,本报总编辑陈启伟来到热线接听区,直接与读者面对面沟通交流。在市民中颇有人缘的“老娘舅”柏万青来电,认为“夏令热线”始终关注普通百姓的身边事,追踪很及时到位,报道也很实在,尤其是发起的“社区文明居住”、“垃圾不落地”等大讨论,在市民和读者中产生互动,影响很好。她建议新民晚报不要受“夏令热线”开办时间的限制,开辟专栏继续对涉及到市民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家住虹口区溧阳路的本报老读者吴先生来电,反映为解决附近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而设立的1219路“穿梭巴士”的线路走向、站点设置不尽合理,有时一辆车只有二三名乘客,希望将实事办好,充分发挥有效资源,方便更多的社区居民出行。
中山北一路266号居民来电投诉有居民违法搭建车棚、理发店;田子坊居民反映一些店铺大热天通宵营业,噪声扰民严重。陈启伟总编在感谢市民和读者对新民晚报厚爱的同时,表示将接听的有关投诉反映问题,及时转给相关职能部门处置。
针对读者提出,希望本报“夏令热线”在高温期间能够多“陪伴”他们几天的要求,陈启伟总编辑当即表示,原本今天闭线的“夏令热线”将延期一周,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第21届“夏令热线”在延长期间,除继续关心老百姓的“急难愁”问题外,重点还将聚焦人们普遍关注的酷暑天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大热天出行的公共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