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收紧公积金贷款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士称,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归集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299亿元,但同期提取、住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这三项支出的金额分别达到179亿元、334亿元、34亿元,支出合计几乎是收入的一倍。在江苏,泰州、苏州等多个地区已陆续收紧公积金贷款,或者是延长办理周期,一些地区的公积金出现了年度“赤字”。
“公积金也闹起了‘钱荒’?”类似的焦虑情绪引发了连锁反应。8月底,济南引发“挤提”风潮,最多时一天约有1500人涌向济南公积金大厅。
公积金告急,很多购房者只能转向商业贷款,并为之承受沉重的房贷负担。以上海夫妻双方公积金最高可贷款额度80万元计算,跟等额本息还款方式20年期的商业贷款相比,公积金贷款共少支付利息约22.2万元。
楼市火爆是直接原因
事实上,公积金“荒”也只是今年以来的情况。有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全国公积金年结余约有四五千亿元,沉淀资金数额巨大。
“楼市火爆导致刚需恐慌性购房,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公积金贷款需求,则显示为公积金‘入不敷出’。这一冷一热,正反映了现存公积金制度存贷不畅的弊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研究中心王树华说。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带动公积金净流出加快。今年1-6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存量住宅交易面积分别同比增长56%和126%,受此带动,上半年累计发放公积金个贷333.8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5月份单月放款72亿元,创造了公积金个贷业务开办以来的月度放款最高记录。
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公积金贷款供求矛盾异常突出,部分城市已采取降低贷款最高额度、“公转商”贴息贷款等方式减轻公积金资金压力。
“从长期看,还需要从根本上完善公积金制度,开源节流、依法缴存,并建立合理的存贷比率和稳定有效的公积金保值增值投资渠道。”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戴晓波说。
创新公积金投融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益。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沈正超认为,完善公积金制度,还必须赋予住房公积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融资功能。
此外,公积金“资金池”的分散管理,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使得各地“忙闲不均”。应加强全国公积金计划管理,加强公积金资金监管,实施公积金投资增值等。
新华社记者 姚玉洁 魏宗凯 杨绍功
(据新华社上海10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