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教您去除“秋燥”
龚学忠
  龚学忠

  《医门法律·伤燥门·秋燥论》提出“大意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秋燥”初起时就有津液亏少而出现干燥等相关症状,如咽干口干、喉痒、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便秘、小便少等现象。下面就介绍一些实用的防止“秋燥”的方法:

  第一,养肺以祛燥

  按照中医学的观点——“燥易伤肺”,肺主呼吸,通过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人,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肺最先受伤,从而出现鼻咽部干痒不适、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等病症。因此,秋季养生,首先须养肺以祛燥。平时应多饮用凉开水、淡茶、绿豆汤、豆浆、牛奶等饮品。当然还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如鱼类、鸭蛋、牛肉、猪肝、海带、紫菜、莲藕、银耳等。也可采用“杏梨饮”增食欲、润肺养肺。

  第二,调理脾胃以防秋燥

  秋燥可分为凉燥、热燥两种,但无论哪种燥邪,都应通过“润”的方法来祛除“燥”。可进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多吃。体质虚弱者及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选食红枣、莲子、山药、莲藕等平补之品。药食兼优的芡实、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

  第三,中医粥疗

  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采用合适的食材和药材进行煮粥或炖食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润燥生津止咳的作用,常用的粥:芝麻红糖粥、板栗冰糖粥、猪肚红糯粥、黑米红糖粥、梨粥、银耳蛋清羹。

  第四,中医汤疗疗法

  汤汤水水好度夏,实际上汤汤水水也好润秋!采用合适的食材和药材进行煲汤,能取到很好的补益脾胃、润肺柔肝的功效,极大地有助于防止燥邪。大家方便自做的汤如下:芡实红枣花生汤、扁豆米仁汤、沙参果罗汉猪肺汤。

  第五,果汁或果饮疗法

  这里的果汁疗法,仅仅是引用“果汁”之名,而不是当下饮品店里冲兑的果汁或鲜榨的水果汁,而是源自中医学的一个经典名方——五汁饮。雪梨、荸荠、鲜白藕、鲜麦冬、鲜芦根,上述蔬果洗净、切成块和段后,用纱布绞汁,然后加热煮沸,酌加少量白糖凉后放冰箱中,随时饮用。如鲜麦冬不能获得,亦可以用黄瓜代替。白梨葡萄饮、五宝汁(鸭梨、白萝卜、生姜、炼乳、蜂蜜)。食物调补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大温大热之品,如羊肉、狗肉、鹿茸、红参等。

  秋天空气质量较佳,是户外锻炼和旅游的黄金季节。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打球、爬山、打拳、散步、气功、钓鱼、郊游等,加强气血循环,以适应气温变化,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肾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市场之窗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今宵灯谜
城市记忆的重构
“天价”车位与绿色交通背道而驰
奇联后话
另类图书馆
动物的记忆力
野趣天堂
中医教您去除“秋燥”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中医教您去除“秋燥” 2013-10-29 2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