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就“雾霾罚单”采访辽宁省环保厅厅长,关于罚款用途,得到的解释只有一句“罚缴资金将用于蓝天工程治理”。
把“蓝天工程”解析给公众,耐心说明大气治理工作的长期艰巨,让大家对资金去向清楚明白,既是回应群众关切、维护人民知情权,也能使政府工作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有利于今后工作。
遗憾的是,类似的“一句话回复”在各地不时出现。面对路边停车收费去向疑问,有的地方回复“除必要开支外全部上交财政”;对于巨额社会抚养费的用途,有关部门回复“统筹用于本地区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支出”。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腐败案件,有的地方也在给出“进一步调查中”“停职接受检查”“接受党纪政纪处理”等模糊回复后再无下文。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实施多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更高。上有中央精神、国家法律,下有群众关切,“一句话回复”仍一再出现,有的地方和部门甚至像挤牙膏一样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如此作风,更像是给公众制造心理“雾霾”,既不利于消除民众的疑虑,也无助于争取民众对政策、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周畅 胡星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